暖和灣社區地處秦州區南郊,屬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大,困難居民群體比較多。羅彩斌是該社區的負責人,她上任第一天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當好居民工作的“領頭雁”, 爭做好表率。
為民辦事事無巨細。社區是城市的毛細血管,社區工作瑣碎繁雜。特殊群體問題是社區工作的難點和痛點,特別是一些年老體弱,生病無人照看的居民,不但生活拮據,一旦生病,醫藥費更是無法支付。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她的處事風格和態度了發生了很大轉變,她更加深刻認識到,社區基層工作的難點不僅在管理,更是在于服務;不光要給居民辦實事好事,更要從心底里去關懷和溫暖他們,這個工作才算徹底了。她帶領轄區干部不定時去居民家里征求意見、走訪詢問。誰家經濟無保障,誰家有留守兒童,誰生病需要照顧,哪里路面的污水、垃圾需要處理,哪里的井蓋壞了需要維修???????這些看似細碎的生活小事,都會影響居民家庭生活的穩定,她都一一記錄在案,經過仔細整理歸類,召開會議研究對策,制定出切實的解決辦法和方案,然后分頭負責,該聯系單位的聯系單位,該協調處理的協調處理,直到處理妥當為止。
孩子心中的“好老師”。走訪中她發現,轄區內由爺爺奶奶兼管的留守兒童居多,這些孩子在家自由散漫,有些沾染了逃學、上網、打架斗毆等不良習氣,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利用社區現有的資源,提供5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配置大量兒童書籍,設立書畫室、多功能活動室,周末或假期把留守兒童集中起來學習,同時開展一些益智怡情的互助游戲和圖書繪畫有獎競賽活動,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興趣和習慣。每年六一兒童節,她都會聯系天水郡街道辦事處領導和轄區單位到紅山小學帶上學習用具對留守兒童進行慰問。在生活中,對有留守孩子的家庭予以特別照顧,常常去做回訪走動,及時了解孩子學習情況,輔導孩子作業,給孩子們講故事,聽他們說悄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可愛的“彩斌老師!”
困難群眾的“貼心人”。居民幫助患病留守老人住院就醫,辦低保申請救助款,買生活用品,陪老人過節等,幫助做一些瑣碎的家務活,這已不自覺地成為社區工作的一部分。轄區離異居民劉進喜患有精神分裂癥,發病期間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多次打砸附近小賣部,對轄區群眾的生活造成嚴重威脅。羅彩斌通過多方打聽,聯系到劉進喜北京的姐姐,可他姐以經濟困為由,又把他委托給社區管護。看著孤獨無助的劉進喜,她說,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她!她聯系市第三人民醫院讓其入院治療,又為其申請到甘肅省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金,使劉進喜的病情得到及時控制,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
社區低保戶周秀成因在外地打工時長住地下室,患上類風濕病,最終導致癱瘓,妻子無業、孩子上學,家中再無經濟收入,只靠城市低保維持生計。羅彩斌知情后聯系區民政局和市殘聯,為他家申請到1萬余元的醫療救助金和一副輪椅,通過與雙聯幫扶領導積極協調,為他妻子爭取到一份月薪千余元的工作,有了固定的經濟收入,周秀成的病情很快好轉,他們一家感恩在懷,拉著羅彩斌的手熱淚盈眶,激動地半響說不出話來,只是把一面寫有“服務于民愛百姓,情系群眾解民難”的錦旗高高舉起,不停地鞠躬。
社會建設管理的“排頭兵”。暖和灣社區陣地在建成之初,門前道路沒有硬化,每逢雨雪天氣,孩子上學、居民上下班都十分不便。她通過多方協調,爭取到轄區單位的幫助,完成了社區門前道路硬化。針對社區陣地建設存在年久失修,社區活動室樓頂嚴重破損漏水,無有外圍圍欄、陽臺護欄等問題,她又積極聯系相關領導,為社區爭取到5萬元的維修資金,使社區辦公條件得到好轉。
羅彩斌始終把社區文化建設作為加強社區和諧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她以社區黨員為骨干,社區民為主力,組建了老年合唱隊、東北秧歌隊、旱船隊、老年晨練隊的業余藝術團隊,每年參加秦州區春節匯演、區文體局組織的健身活動比賽,其中因為老年晨練隊的出色表現,社區被評為“全省優秀晨晚練點”。她倡導社區干部積極奉行“我為社區做表率,我把群眾放心中、我為社區樹形象”的工作原則,把轉變作風落實到個人思想行動中來。積極推行一站式辦公,深化“民情流水線”工程,成立民情信息員隊伍,及時調查反饋社區居民的情況,建立志愿者服務檔案和管理制度。經常深入志愿者第一線,從協管交通、助殘扶弱等小事做起,組織志愿者搞好社區公益事業。目前登記在冊志愿服務者287人,其中黨員志愿者47名,居民志愿者240人,殘疾人志愿者15人,總積分6127分,帶動社區黨員也踴躍的參加到志愿者的行列。
多年來,她所在的社區相繼被評為省級“交通安全示范社區”、省級“全民優秀健身站(點)”、市級“五四紅旗團支部”、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社區”、“四星級社區”、“綠色社區”,她本人也榮獲省市區級多種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