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有這樣姐弟三人,30多年如一日照顧半身不遂的父親,在他們的精心照料下,多次犯腦溢血的父親至今精神很好,連醫(yī)生都感嘆說,這是個奇跡。他們就是西關(guān)街道永慶路社區(qū)的張東林姐弟。
4月12日,是一個溫暖的春日早上,記者在永慶路社區(qū)主任張小明的陪同下,采訪張東林。11時許,在天水慶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的張東林,提前請假回到父親的住處,給父親穿戴整齊,他先把輪椅提下樓,然后背起父親從2樓下來,把父親小心地扶上輪椅,推到樓下曬太陽。因為這段時間氣溫較低,父親好幾天沒有下過樓,今天天氣好,張東林便想著趕緊把父親推出來曬曬太陽、散散心。
記者是在公司小區(qū)里的操場上見到父子倆的,父親張錫酉坐在輪椅上愜意地曬著太陽,跟熟人打著招呼,張東林則在一旁看著。張大爺?shù)臍馍诲e,穿戴也非常整齊干凈。
張東林面色黝黑,掛著憨厚的笑容,看起來是一個老實人。他告訴記者,他們姐弟共三個,他是老二,姐姐和他同在一個單位工作,妹妹沒有工作。
父親今年76歲了,以前也在公司上班搞管理,在四十多歲時突發(fā)腦溢血,1980年就癱瘓了,還得了腎積水,母親身體也不好,糖尿病、高血壓再加上心臟也不好,經(jīng)常和父親輪番住院。他們姐弟三人便輪流照看,這些年基本上沒有閑過。
去年,父親又一次犯病住院,他們姐弟三人忙得團團轉(zhuǎn),疏忽了母親,結(jié)果有一天,母親出門從樓梯上摔了下來,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導(dǎo)致母親過世,每每想起這件事,張東林姐弟就非常自責(zé)。
張東林說父親雖然半身不遂了,但還能勉強走幾步路,他們上班了,父親就一個人待在家里,他們在父親手邊放了一部電話,讓有事情就打電話。以前母親在世,和父親還可以相互照應(yīng),但現(xiàn)在只有父親一個人在家,還插著導(dǎo)尿管,晚上必須有人陪,他和姐姐妹妹便輪流陪護父親,中午由他給父親做飯。
張東林說,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過了34年,他和姐妹都習(xí)慣了,大家都很自覺也沒什么怨言,覺得這是應(yīng)該的,自己的父母親自己不管誰管。父親插著導(dǎo)尿管,每天都要消毒,一個月一換,以免感染。吃的藥一大堆,要一樣一樣分開,不能混淆,這些細小的事都需要很仔細小心。病的時間長了,父親不免脾氣暴躁,父親發(fā)火時,姐弟仨誰也不吭聲,等父親氣消了再去哄一哄。父親身體不好,飲食的營養(yǎng)搭配上需要格外注意,要吃得健康。天氣好了,張東林就把父親背下樓轉(zhuǎn)轉(zhuǎn)、曬曬太陽。平時在家,姐妹兩人給父親擦洗身體、打掃房間衛(wèi)生,洗衣服。
記者問張東林,他們長期照顧父親脫不開身,自己的家庭怎么辦。張東林顯得有些沮喪,他說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照顧了父親自己的家里肯定就顧不上,家務(wù)事常年落在妻子一人身上,他也知道虧欠家里很多,可怎么辦呢,他不能撇下父親不管吧。今年兒子要考高中了,可他什么都管不上,心里也挺愧疚的。
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中午12點,該做飯了。張東林推著父親往家走,記者跟隨張東林進了家。張東林忙著洗菜做飯,記者便跟張大爺攀談了起來。
張大爺告訴記者,這些年,多虧了孩子們盡心盡力的照顧,自己的病情才一直比較穩(wěn)定。他知道自己這病拖累了幾個孩子,沒日沒夜地輪流守著他,連家也顧不上。都說養(yǎng)兒防老,可真正你久病臥床,很難有子女常年堅持在一旁照顧。他非常慶幸自己有這么三個好兒女,這也是他這輩子最大的福分。
“百善孝為先”,這個道理誰都懂,可要真正踐行卻要靠實實在在的行動,給老人幾句暖心的話,經(jīng)常去看看老人,在他們病痛的時候守護照顧。張東林和姐妹三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可30多年如一日照顧父母親的孝行卻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