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1/BeyondPic/2014-3/26/20140326035513483.jpg)
3月18日一早,王毓民、曹秀蓮老兩口來到自由路社區把原市勞保公司的門房鑰匙交到社區馮主任手中,老兩口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說,這多虧了社區,他們才有了秦州區安民家園這套來之不易的新房。
事情還要從一場官司說起,王毓民、曹秀蓮夫婦2002年開始,從原市勞動防護用品綜合公司保潔工手中,接手公司家屬樓保潔工作并住在門房,看門、打掃院落衛生、清理下水道、倒垃圾。由于勞保公司破產,一直沒有給他們支付工資。
2009年,市名城辦準備修繕趙氏宗祠,要對勞保公司家屬樓進行拆遷。拆遷過程中,王毓民、曹秀蓮老兩口提出多年勞動報酬未付而拒絕搬出門房,并和勞保公司發生糾紛,最終鬧到法院。2012年,法院經過兩審,判決老兩口搬出門房,但二人不服,造成這件事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拆遷工程也因此延期三年都沒有完工,工程預算從900萬增加到1500萬。
2013年,自由路社區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事情經過后,決定首先召開“聽證會”。當年11月底,在社區糾紛調解室內,由秦州區法院、房管局、政法委、名城辦、西關街道辦、自由路社區、王毓民夫婦,以及個別居民旁聽的聽證會召開了,大家各抒己見,部分居民代表認為,法律條文是死的,但也要講人情,雖然老兩口占著門房不對,但也情有可原,這么多年的勞動付出,應該得到一定的回報,獲得一些補償。
聽證會召開后,社區有了目標,那就是促使當事三方各退讓一步,都拿出一部分資金,社區再幫助王毓民夫婦解決一套廉租房配售。有了這個方案,社區工作人員分步召開“協調會”,到每一家去做工作,協商出資多少的問題。
最終,經過幾輪協商終于達成協議,最后進行了“評議會”,以前見面就爭吵的雙方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矛盾糾紛得到了解決。
當然這只是社區幫助居民協調解決的諸多事情中的一件。自由路社區馮主任告訴記者,社區地處西關老城區,居民居住的大多都是大雜院,許多房屋年久失修,在多雨的日子里不時都有房屋倒塌,墻體塌陷的危險情況,而這家的墻倒了,影響了那一家,矛盾糾紛不斷。
針對這一問題,社區用“一社三會”的辦法探索出一條創新社區管理的新路子:即針對一個熱難點問題,先組織居民召開“聽證會”,讓居民自己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形成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然后召開居民“協調會”具體協商解決的措施,現場實施解決,最后邀請相關人士召開評議會,總結經驗,評議不足,公示一些相關事項,給居民一個滿意的答復。
目前,社區已經組織居民維修了趙家巷4號院大門;新民巷14號院的廁所、大門;三星巷39號院的廁所,以及葛芹等5戶居民的危墻,自由路91號院公用設施的維修,自由路57號院下水道的維修,以及26戶居民危房的維修。
采用“一社三會”的辦法,自由路社區解決了許多居民的難題,為社區的和諧穩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西關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