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泰調研秦州區西南片區十鄉鎮扶貧開發工作時強調
創新工作機制 加快推進扶貧步伐 與全省全市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22169.jpg)
(在牡丹鎮調研)
(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12月11日至12日,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張明泰先后來到秦州區西南片區十鄉鎮,就扶貧開發創新進行了專題調研。張明泰調研時強調,推進區域跨越發展,創新發展模式,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確保該區域2016年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與全市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20499.jpg)
(在楊家寺鄉調研)
兩天來,張明泰先后來到西南片區各鄉鎮,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現場詢問、座談交流等形式,就果樹建園、畜牧養殖、藥材種植等近年來扶貧開發創新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充分聽取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步在西南片區十鄉鎮開展扶貧開發攻堅奠定了基礎。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30512.jpg)
(汪川鎮棉虎村扶貧開發項目)
秦州區西南片區涉及牡丹、天水、汪川、平南、娘娘壩、楊家寺、秦嶺、華歧、齊壽、大門10鄉鎮241個行政村?偼恋孛娣e14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萬畝,其中川地3.7萬畝?側丝26.86萬人,全區農業人口45.39萬,貧困戶34119戶,貧困人口11.54萬人。農作物種植主要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油菜等。
(在天水開源養殖有限公司調研)
張明泰指出,秦州區農業面大,農業人口多,山多川少,旱多水少,自然條件艱苦,農業基礎脆弱,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區域發展不平衡,西南片區在全區乃至全市社會經濟狀況處于十分落后的地位。特別是多年來未被納入國家、省級扶貧縣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發展差距逐年拉大,與全市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28312.jpg)
(齊壽鄉楊家山村果樹建園)
張明泰要求,要緊緊圍繞“率先跨越發展,建設幸福美好小康區”的要求,以消除貧困人口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以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為重點,加大項目、資金、土地、科技等優勢資源整合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增強發展活力,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招商引資,統籌推進西南片區十鄉鎮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實現西南片區經濟繁榮、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18325.jpg)
(在秦嶺鄉調研)
張明泰強調,要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總目標,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發展條件為重點,以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切入點,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為根本,經過3到8年的努力,實現該區域2016年全面脫貧,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16859.jpg)
(秦嶺鄉黃集寨村土地整理項目)
![\](/Files240/BeyondPic/2013-12/13/20131213053824206.jpg)
(天水開源養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