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殖業“護航”的鄉村獸醫何忠林
(秦州區外宣辦)他是一名在大山深處畜牧獸醫站奮戰了50個春秋的老戰士;他也曾是鄉里畜牧獸醫站年齡最大的老站長;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換來了一個鄉村獸醫的驕人業績;他也多次被省、市、區、鄉(鎮)評為“優秀基層獸醫工作者”、“疾病預防控制先進個人”等,他帶領的鄉鎮獸醫站也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今年10月份,他作為我省唯一一位被推薦為“全國十大杰出獸醫”的候選人,他就是秦州區藉口鎮五十鋪村65歲的獸醫何忠林。
服務鄉鄰50載
11月11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秦州區藉口鎮五十鋪村,經過多方打問找到了何忠林老人。
“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雖然最后沒評上‘全國十大杰出獸醫’,但我一點都不失落,能為鄉鄰服務,我已經感到很榮耀。”一見面,何忠林老人謙虛地對記者說。10月初,記者聽說何忠林作為我省唯一一位候選人被推薦參評“全國十大杰出獸醫”時想采訪他,但被他婉言謝絕,他說等結果出來后再采訪這樣會更準確。評選結果出來后,何老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我他沒被評上十大獸醫,不想接受采訪,但在記者的勸說之下他才同意。由此可見何老是一個認真、嚴謹的人。
何忠林出生于1948年,由于受成長時代和家庭條件的限制,沒有接受多少正規教育,初中只上了半年就參加了工作,這成了他一生的缺憾。他外祖父為方圓幾百里受群眾尊重和認可的民間獸醫,受其影響,從小酷愛“獸醫”這個職業。自十二、三歲起跟隨外祖父行醫。1963年當時只有15歲的他正式進入藉口鎮獸醫站工作。在外祖父的嚴格指導和深刻影響下,加之認真鉆研、勤學善思,很快便擁有了扎實的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在獸醫站工作后,他始終堅持看書學習,勤做讀書筆記,多少年來,外祖父留給他的那些專業技術書籍及民間驗方,雖然所有內容早都熟記于心,盡管早已翻得破爛,但他至今仍然隨身攜帶。在記者采訪時,何老還不時地拿出他多年行醫積累的經驗處方讓記者看。
六十多年來,何忠林不會麻將撲克、猜拳行令等娛樂活動,不斷鉆研獸醫技術是他唯一的愛好,救死扶傷,治好每一頭(只)病畜(禽)是他人生最大的樂趣和最高理想。他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六點半收聽新聞,有空時收看農業科技頻道,只要有播報畜牧方面的新聞或知識、技術,就一定會收看。
現在,在秦州區藉口、中梁、麥積區新陽等一帶提起他的名字,十里八村的鄉親們沒有不知道的。如今,一輛舊摩托、一個舊藥箱、幾本小冊子,這“老三件”已經成了他的標志。
當人一樣治療
“每次鄉親們叫我去給家畜看病,只要我把聽診器拿出來,牛、羊都很聽話,像孩子一樣。”何忠林老人動情地說,“家畜生的病也和人一樣,有感冒、糖尿病、腦炎等,只是它們不會說話,只能細心、認真地診斷、治療。”
正是由于對家畜的這種愛心,在每年春秋兩季的動物重大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中,何忠林領導的鄉鎮獸醫站要負責本鎮一萬多頭(只)畜禽的監測、預防、疫病診斷工作,他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臨床診治經驗和嫻熟的診治技術,不分白天黑夜,從步行到騎自行車,再到近幾年改騎摩托車,走村串戶,翻山越嶺,一遍又一遍地丈量著周邊的山山水水,千家萬戶,為大小畜禽醫療疾病年診治量為四千多頭(只)。
1964年3月,何忠林在秦州區鐵爐鄉工作,和往年一樣,防疫工作分片展開,在一個片區所在的楊灣村,當防疫接種工作全面展開時發現一頭病牛,該片的防疫人員初步診斷為泡疹性口膜炎,全鄉各村由村集體集中喂養的5800多頭牛在注射口蹄疫菌苗后很快全部發病。他聽說后火速趕到發病現場,仔細觀察病情,發現這些牛都普遍存在精神不振,行動艱難等癥狀,他憑自己學習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判斷,疑似口蹄疫。他強忍惡臭,認真研究,確定病因,他知道本病發展傳播速度迅速,凡是病牛經過的地方通過體內分泌液都會感染,所以用封鎖隔離、觀察、消毒的辦法遏制住疫情的蔓延。之后由他提出的用以清心、胃熱毒為主的治療方案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支持。20多天他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牛圈,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也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指導全體防疫隊員,仔細救治,最多的時候一天治療達124頭。加之因對口蹄疫的危害性宣傳到位,附近群眾也積極配合自救和疫病防控。最后,除6頭小牛,5頭成年牛因體弱,免疫力太差死亡外,其余病畜全部治愈。
1985年秋季在藉口鎮流行馬類家畜流感病,何忠林仔細觀察其癥狀為精神不振、毛色燥亂等,他及時對癥下藥,有效控制了病情。時任省畜牧廳牛明光副廳長及市、區領導到藉口鎮獸醫站檢查指導工作,聽完何忠林的匯報后,牛明光副廳長高興地說,在省內各地當時馬類家畜流感病流行較廣,但因獸醫診治技術水平差異,其他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損失較大,但藉口鎮以何忠林同志為主體的獸醫團隊依靠技術水平、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感遏制了病情蔓延,非常讓他感動和難忘。
幾十年來,何忠林所在的藉口鎮防疫工作由于精心組織,措施有力,均做到了不漏戶、不漏畜禽,防疫率達到100%,并有效地降低了動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為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受到了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
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為群眾服務到老”是何忠林的人生信條。他從十二三歲跟隨外祖父走村串巷,站著凳子取中藥的少年,到一個充滿愛心、壯志滿懷的鄉村青年,到成熟穩健、德高望重的鄉鎮獸醫站站長,他在多年的理論學習結合臨床實踐中,總結的成功驗方有54個,畜禽疑難雜癥治療成功驗方40多個。在黃牛凍配改良推廣中,經他八年時間親自推廣配授成功的有1046頭。
在基層獸醫崗位,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何忠林把自己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的藥方用自己的方式、以最平實的語言寫成論文,其中對《動物感冒病的辨析體會》一文在2009年的全國獸醫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獎,《牛患流行性口腔炎及蹄葉炎的診治》一文在中獸醫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上獲優秀論文獎。這對于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來說實屬不易。
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何忠林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畜禽疫病防治經驗毫無保留地義務傳授給更多的鄉村獸醫工作者與愛好者。經他手把手、一對一帶出來的徒弟就有20余人,在天水的角角落落,哪里有畜禽,哪里就有他們的腳印。他的醫術影響輻射到天水市秦州、麥積兩區及甘谷縣的150多個村落。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獸醫工作中去,為進一步搞好秦州區的畜禽疾病預防和控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滿頭白發的何忠林老人站在寒風中向我們告別時深情地說道。(余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