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居民的勤務員
——記大城街道向陽社區干部劉斌
![](/Files239/BeyondPic/2013-9/25/20130924024813304.jpg)
大學畢業 成為社區工作者
今年31歲的劉斌,在向陽社區負責的是社保這一塊的工作。記得高考結束填志愿時,劉斌就選擇了“社會工作”這個專業。四年大學生涯轉眼結束,2007年7月,劉斌被分配到秦州區大城街道辦向陽社區,成為社區工作者中的一員。
社區工作的繁雜讓他始料未及。每天,小小的辦公室里永遠擠滿了前來辦事的群眾,舊舊的辦公桌上永遠堆滿了做不完的資料。太陽在頭頂上火辣辣地照著,還得出入居民區檢查衛生,了解居民情況。每個月,社區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活動,作為工作人員必須負責前期策劃、人員召集、活動組織以及后期的信息撰寫及報送;常常已是深夜了,他還在燈下為活動策劃案而高頻率地敲擊著鍵盤……
工作中劉斌發現,在學校學的理論和具體的社區工作有很大的出入,自己雖是大學生,但是沒有經驗,光靠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根本沒辦法解決好老百姓這些瑣碎的實際問題,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熱情,他決心一定要把這份平凡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Files239/BeyondPic/2013-9/25/20130924024423231.jpg)
甘當志愿者 助人為樂
今年3月25日,社區“向陽花”志愿者團隊到困難家庭開展上門服務,劉斌就是志愿者團隊中的一個。
社區有位獨居老人,早年離婚,子女都不在身邊,更不幸的是,這位老人又患病癱瘓在床。由于窗戶長時間沒打開過,屋子里的味道讓人有窒息之感。劉斌第一個沖到老人家里,發現老人頭發蓬亂,屋子里更是一片狼藉。
他向老人說明來意后,就拿起笤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當劉斌拿著拖把到衛生間涮洗時,發現水龍頭壞了,他丟下手中的拖把,開始檢修。修好了水龍頭又請來維修人員上門將老化的電源線路徹底修好。
在離開老人家的時候,劉斌和其他志愿者給老人理了個發,看到收拾一新的家,老人十分感動。
說起這幾年參加志愿者的感悟,劉斌說,“真誠地幫助和關愛弱勢群體,這樣老百姓在社區才會有歸屬感。”
為了大家 顧不上小家
今年7月,我市連續多次遭受暴雨襲擊,向陽社區有一些住戶房屋受損,對居民的生命財產構成威脅。劉斌白天忙著巡查險情,做好疏散和安置工作,晚上還要在社區值班。當時劉斌的女兒剛剛滿月,分娩時間不長的妻子更需要人照顧,但劉斌連續幾天都沒回家。實在想女兒想得不行了,就打個電話,給不會說話的女兒說句:“寶寶,叫聲爸爸。”原本以為防汛工作很快就會結束,但是接連的暴雨再一次地打消了回家多陪陪妻兒的念想,劉斌只得將妻子和孩子送到山東的娘家。
記者打電話采訪遠在山東的劉斌妻子,她回答說:“剛生完孩子沒得到丈夫的照顧,委屈肯定是有的,但在防汛的特殊時期,丈夫的工作關乎好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妻子,應該支持他,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專心工作。”
像劉斌這樣的社區工作者還有很多,他們是一群最平凡的基層工作者,但是我們卻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他們就像社會這部大卡車上的一顆螺絲釘,不起眼卻又時時維系著車的完整和安全,用自己的努力書寫著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