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指揮部里的“數字先鋒”
——記秦州區民政局7.25抗洪救災干部錢戰軍
7月25日,又是一個不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繼6•20、7•8、7•21、7•25的暴雨災害后突然發生的又一次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給我區造成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災情發生后,秦州區民政局全體干部投入到搶險救災的緊張工作中,錢戰軍同志作為救災救濟辦公室骨干力量被區上抽調到“7.25娘娘壩暴雨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工作,主要負責災情統計、上報及現場拍照等多項具體工作。連日來,他堅守工作陣地,把災情統計工作作為抗洪救災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全面完成了7.25暴洪災害的各類災情信息數字統計及上報工作。
暴雨突襲 及時投入緊張工作
今年,我區進入主汛期后,已經連續4次發生暴洪災害,從6月20日第一次暴洪發生后,作為救災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錢戰軍何曾安安穩穩地休息過一次。接電話、傳真、郵件收集災情信息,電腦制表、填寫匯總、上報災情信息就成了他每天工作中的全部內容,而正當他全力以赴投入到6•20之后的3次災情信息統計工作中時,7月25日,新的更大的災情又一次降臨,讓我區娘娘壩等鄉鎮遭受百年一遇的最嚴重暴洪重創。望著白茫茫的暴雨以摧枯拉朽之力侵襲著城市的恐怖景象,錢戰軍對妻子說,你照顧好孩子,我要去單位查災!這是每次下暴雨時,他經常對妻子說的一句話。淌過被洪水沖成河流的城市街道,他來到單位,向每一個鄉鎮、辦事處民政辦打電話查問受災情況,反饋過來的信息中,他獲悉娘娘壩暴雨最大,災情最重,持續的暴雨致使娘娘壩區域內多處發生山洪暴發、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群發性地質災害,導致電力通訊設施中斷、道路農田沖毀,28個行政村情況不明。有沒有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多少?多少受災群眾需要轉移?這些情況都迫切需要他在最快的時間內一一查明、落實。7月25日晚,他一直忙碌于各項災情的摸查中,并給各鄉鎮打電話通知災害信息員及時深入受災村撤離群眾。救災辦的電話響了一整晚,他忙了一整晚,第一時間內掌握了第一手災情資料,并及時向各街道辦事處、鄉鎮下發了《關于做好全區暴雨災害情況統計的緊急通知》。局領導結合災情實際,根據省市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和搶險救災指揮部的要求,啟動了四級響應,全面進入應急狀態。并及時召開了緊急會議,通報了災情情況,分了7個搶險救災工作小組,細化了責任。錢戰軍成為災情統計組的重要人員,被安排在娘娘壩搶險救災臨時指揮部工作。從26日駐扎在指揮部工作以來,他早出晚歸,一忙就是半個月。
數字,災情還是靠數字說話
娘娘壩災情統計組位于鄉政府一樓民政辦公室。一臺電腦,一個壁掛暴雨災害檢測顯示屏,一部電話,5位工作人員,構成了一處看似簡單而工作意義重大的災情統計組。由于暴雨致使娘娘壩區域內通信全部中斷,28個行政村情況不明,為了全面摸清受災村情況,27日,區政府及時建立了9支災情摸查突擊隊,深入受災村核查災情,并要求突擊隊將受災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反饋。錢戰軍的工作任務就是整合反饋信息。當晚,深入受災村的突擊隊大多反饋了信息。南峪村、蘇家壩、錢家壩等離鎮較近的受災村的情況一一明晰,28日,離鎮最遠的柳林、長河、溝門等災情嚴重的村落情況也初步掌握。反映這些情況最得力最有效的途徑還是數字,每一個受災村的數字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數字準確,實際、有效才能全面準確掌握全鎮災情,全區災情,工作在災區最前沿的民政干部錢戰軍,這位平時專門與數字打交道的人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連日來,他與娘娘壩鄉鎮干部忙碌于指揮部,用不斷變化著的災情實際一次次重新修改數字,整合信息,認真負責的填寫信息,上報信息,娘娘壩災情統計組已成為全區7.25災情信息資源的重要樞紐。據初步統計,暴洪及山體崩塌、泥石流等群發性地質災害造成全區19人死亡(其中娘娘壩鎮18人,大門鄉1人),1人失蹤(娘娘壩鎮);受傷13人,其中重傷4人,輕傷9人。全區16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24387戶109758人受災,倒塌房屋1740戶5004間,形成危房4777戶21077間,損壞4205戶17674間.......精心統計的這些黑色的數字代表了全區嚴重的災情局面,一次次寫進了區政府起草的“秦州區暴洪群發性地質災害受災情況匯報材料”,為區委、區政府掌握災情實際,全面安排部署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每次統計完一個個災情數字,我的心就壓抑的喘不過氣來,每次統計數字時候,我就希望數字少一點,小一點,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就少受到一些損失”,錢戰軍非常沉重的說。但是,在災難面前,一個出色的災情統計員必須要做到信息掌握全面,數字統計準確。他必須要這么做。
群眾需要的時候,我時刻準備著
工作細致,腦子靈活,人又勤快,這是參與娘娘壩搶險救災工作以來,見證過錢戰軍工作情況的人經常說的話,代表了大家對他的最一致的評價。7月25日以來,他所做的工作有目共睹,除了負責統計災情,他還經常性參與受災村災情的摸查工作。陪同省、市、區檢查指導工作的領導,手拄木棍走泥路,過大河,用相機一次次拍攝了一張張真實的災情畫面。有房子倒塌的,農田沖毀的,河水暴漲的,受災群眾轉移的,受災群眾安置點的,或者人員傷亡的。《全區受災群眾生活過渡安置方案》出臺后,民政局為受災群眾每人每天發放10元生活補助,每戶每月發放150元住房補助,災民生活有了保障,情緒穩定的場面,他帶著感情,都用相機真實的記錄,成為展示7.25全區災情最重要的資料。在災區連續奮戰半個月以來,他總是早出晚歸,工作太忙的時候,到了晚上,干脆就臨時將就在指揮部,指揮部成了他臨時的家。每次妻子給他打電話問候,他沙啞的聲音充滿了疲憊,連續幾日不回家,駐守在指揮部時,他聽到2歲的兒子在電話中說,爸爸,我想你時,他幾度哽咽的說不出話來。目前,全區搶險救災工作雖然基本結束步入災后重建,但對戰斗在抗洪指揮部里的民政排頭兵錢戰軍來說,工作的事情仍然很多。“我是一名黨員,在群眾需要的時候,我時刻準備著”,他在工作體會中寫到。時刻準備著,這句話已是經過多種救災工作考驗的他最真實樸素的心音和對救災救濟宗旨最好的踐行方式。(通訊員 楊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