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8/BeyondPic/2013-5/27/20130527110841122.jpg)
“我有一份新工作了。”“我的婦女創業小額貸款下來了!”“我的醫療救助費用批下來了!真得謝謝咱們的社區主任……”在秦州區西關聚寶盆社區,有這樣一位讓居民稱道的社區干部,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刻把居民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替他們分憂解愁,她就是西關街道辦聚寶盆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趙秀梅。
扶貧濟困 做居民群眾的貼心人
2008年3月,家住秦州區棗園巷9號的七旬老人張春英,兒子患有精神分裂癥,母子二人租住在8平方米的房子里,且房中無水無電,僅靠低保金過日子。這段時間,因房主急用房子,經常催促母子二人搬出去,老人也因此事特別著急,成天食不安寢,夜不能寐。當趙主任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發動社區干部及居民組長為老人尋找住房,后經多方聯系,最終在棗園巷14號為母子倆租了一個22平方米的房子,趙秀梅親自帶領社區人員粉刷墻壁,用舊報紙糊成頂棚;當看到張春英家里家具簡陋時,她搬來了自家的17寸彩電,并買了電線,安裝了有線電視,看到收拾一新的家,張春英母子感動得淚流滿面。
家住北外環路的劉吉祥,其妻于三年前因病去逝,父子二人僅靠低保金維持生活,兒子劉新龍在甘肅省民族學院上學。2008年4月的一天,劉吉祥突發腦溢血出現病危,當時無人支付醫院的搶救和安葬費,趙秀梅得知情況后,多方聯系劉吉祥的兒子劉新龍,并動員居民群眾開展獻愛心活動,當天收到捐款1684元,趙秀梅趕往醫院交了醫藥費,但劉吉祥終因救治無效去世,趙秀梅又帶領社區人員安葬了劉吉祥。失去父親后,劉新龍也因此斷了經濟來源,面臨著中止學業的困境,為了讓孩子能繼續上學,趙秀梅又多方聯系街道辦與民政部門,為劉新龍爭取到了5000多元救助金,使他得以繼續完成學業。
社區低保戶周桂蓮,丈夫因病去逝,留下了兩個雙胞胎子女,2008年,兒子和女兒雙雙被錄取,這讓周桂蓮欣喜異常,但高興之余,家境困難無力供兒女上學的難題又擺在她面前。眼看兒子學校報到的時間已到,周桂蓮焦急萬分、欲哭無淚。趙秀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當即拿出自己的2000元借給周桂蓮,并將這一情況上報給街道辦與民政部門,為周桂蓮子女爭得補助款3000元。事后,周桂蓮感激地說:“沒有社區趙主任的幫助,我真不知怎么辦才好。”看到周桂蓮子女的上學問題解決了,趙秀梅這才舒了一口氣。
![\](/Files238/BeyondPic/2013-5/27/20130527110818781.jpg)
為民解危 當安全隱患的排險人
聚寶盆社區地處老城區,部分民居正處于拆遷或待拆遷階段,一旦出現大暴雨,必將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2010年8月以來,秦州區強降雨頻繁發生,她每天親自帶領社區黨員干部對轄區內居民房屋院落、上下水道進行檢查,逐戶進行排摸。伏羲路46號院居民金智強家中漏雨嚴重,且房頂由于下陷淤積大量積水,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金智強是附近有名的貧困戶,每月靠低保金維持生活,而金智強本人身體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家中還有個不到10歲的兒子,所有家務全指望著70歲的老母親艱難操持。一天上午,金智強家一間房屋前檐坍塌,房屋有隨時倒塌的可能,趙秀梅聞訊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果斷動員社區黨員干部即刻對金智強房屋進行維修,不到十分鐘就組織了十幾名黨員干部,大家湊了300元,買來水泥和瓦片,冒雨修了四個小時后,終于鋪好了最后一片瓦,保障了金智強一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Files238/BeyondPic/2013-5/27/20130527111121578.jpg)
化解矛盾 做鄰里糾紛的調解人
2011年4月的一天,家住棗園巷的楊女士,手拿一份報案材料,前來社區找到趙秀梅訴說她的遭遇。原來,兩天前,鄰居馮某辣椒丟失,懷疑楊女士偷走,對其進行辱罵,楊女士無法忍受便找社區尋求幫助。這事起因雖小,但有可能釀成嚴重的后果,趙秀梅立即帶領社區干部趕到棗園巷,了解情況,對雙方分別做了思想工作,最后雙方終于握手言和。當得知楊女士沒有職業,經濟情況十分拮據,趙秀梅又多方與城投公司進行了聯系,最終為楊女士爭取到了看管伏羲路一公廁的工作。在趙秀梅擔任社區主任的生涯里,像這樣積極處理化解居民之間矛盾糾紛的事例不勝枚舉。
趙秀梅在社區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光和熱,處處體現著親民愛民、服務百姓的大愛情懷。幾年來,她沒有享受過休假,更沒有因私請過一天假,每天來的最早,走的最晚,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是她的愿望,也是她一生無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