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裝點快樂生活
中城街道伊民巷社區馬永軍的閱讀人生
(伊民巷社區干部 魏利兵)走進馬永軍的家中,你看到家里陳設最多的是書。這個充滿濃郁書香的門第,充滿讀書氛圍。
男主人馬永軍現是玉泉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課后,經常開設了書法、寫作等培訓班,為社會發揮更大的熱量,并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捐書活動。
馬永軍家庭曾藏書1300余冊,由于幾次搬遷和幾經淘汰,故現藏書僅200余冊。這些書籍多為文學類,如中外名家的文學名著,更多的是名家的散文;歷史類、文化類和其他社會科學類也不占少數;還有他平常訂閱的一些報刊雜志:《人民文學》、《當代》、《散文選刊》、《雜文選刊》、《讀者》等。
家里的藏書,培養了他們一家人愛學習的好習慣,該家庭成員都注重學習,除了專業知識外,還堅持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科學、信息技術,每天都看報上網關心天下大事并為改革開放的新成就,中國的崛起感到高興,從中吸取新的理念,新的知識。通過學習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與時俱進,該家庭和睦溫馨,書香濃郁,有著強烈的榮恥觀。
這些藏書都是多年來節衣縮食購置的。他們不吸煙、不喝酒,將這些款項用于書籍的購置。充實了頭腦,陶冶了情操,提升了人生品位。早年工資只有幾十元的時候,開了工資先拿出幾元甚至十幾元買書。每到一定時間或每到一個地方,首先光顧的都是書店。
買了書必然要讀。讀書是馬永軍一家人的樂趣,他們不跳舞、不打麻將、不打撲克、不打電子游戲,將這些時間用于讀書學習,每到星期天或節假日都不枉費光陰。甚至養成了睡前必讀書,不讀書感到睡覺不塌實的“癖好”。他們創建了一個讀書的良好的氛圍,并互相影響。他有個鄰居,夫妻雙方經常吵架,當他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調解,并為他們送去了《夫妻相處的藝術》這本書,建議他們以良好的心態去研讀書籍,感悟生活,從中受益。在他的幫助下,鄰居夫妻之間變得和睦幸福,也能夠以禮待人。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心靈發育史。因此讀書要講究方法,孩子讀書需要指導。首先要讓孩子明確不該讀什么書。他們認為:閱讀好書就像與高尚的人物的一種經過精心準備的交談;閱讀壞書就等于接受精心策劃的教唆和謀殺。因此,生命短促,時間寶貴,絕不能讓孩子濫讀。
除了反動、封建、迷信的書之外,他們還不讓孩子讀這些書:內容以色情暴力為主的“口袋書”;算命占卜、官場爭斗、明星緋聞、大款逸事、貪官黑幕、惡性案件、婚外情揭密的路邊書攤的書;“高產”作家的粗制濫造的書;沒有思想,沒有文化含量,只能靠撒嬌、自嬌、惡作劇、叛逆意識裝點門面的小“才子”的書;水分多營養少,白白浪費時間的太長的書。
他們主張“用有限的時間讀有限的好書”。他們與孩子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孩子用心去讀書,使孩子養成了讀書的興趣和好習慣。認為培養讀書興趣要從“有意思”開始,要引導孩子讀一些“有意思”有情節的書,只要他感覺到“有意思”了,再引導他讀一些“有意義”的書。
幾年來,他經常練習書法,并成立了書法培訓班,為小區居民提供書法方面的指導,倡導居民練習書法,提高居民書法練習意識,共免費培訓居民500人次。
這是一個和諧的家庭,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一個傳統的有著良好家庭氛圍的四口之家。他們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女兒、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讀書裝點了生活,充實了頭腦,提升了品位;從書中得到了無窮無盡的力量和智慧。他們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構建了一個讀書的家庭,和諧的家庭,真愛的家庭。贏得了上級、社區、鄰里、同事和周圍人們廣泛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