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7/BeyondPic/2013-4/3/20130403093131291.jpg)
(秦州區外宣辦)郁郁蔥蔥,滿是隴山秀色;鳥語花香,盡顯秦州春曲。在秦州區以西約45公里處,兩岸翠峰屹立于藉河之源,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與緩緩流過的金河水共同構筑了秦州區藉源林場一角。
藉源林場是藉河的源頭,位于秦嶺山脈北端。前幾年,由于部分農民將自家的牛趕入林中放牧,對林場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再加上風力的吹襲,致使部分山地尤其是陽面山地荒蕪,石化嚴重。而短短幾年后的今日,這里林區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翠綠成了這里的主色調。
“你們來的不是時候,再過一個月,這面山上會開滿丁香花,整個谷間彌漫著花香,漂亮得很。”藉源林場場長鄭寶明指著王家河村對面的陡坡山向記者說道。向陡坡山望去,山上仿佛被自然“鋪滿”了石塊,只有在那些露出土壤的地方才頑強地生長著鄭寶明和林場員工飽含希望栽種的松樹和柏樹。
據鄭場長介紹,他們林場連續兩年和當地自愿義務造林的村民一起,運樹苗、栽樹苗和往山上背水,在這幾乎寸草不生的山上愣是圓滿完成了上級林業部門交代的完成造林3000畝的艱巨任務。鄭場長感慨地說:“真得感謝這里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不僅沒有再私自將耕牛放入林中啃食樹木,而且還自愿地來幫助我們造林。”王家河村村民王七十笑著說,他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覺得國家提出的退耕還林也是為他們著想,也保護了他們的居住環境。就連他12歲的兒子王文龍,當時一放學就去山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造林工作的出色完成少不了當地村民的幫助,更少不了那些舍小家、為大家的林場員工,緱錄軍便是其中之一。
緱錄軍說,林場距他家也就10公里左右,但最多一個月回一次家。以前父母、媳婦生病,最近岳母生病住院,他都沒能回家去探望。正是他們這種不為艱辛、一心為公的精神,才使得藉源林場取得了如今的顯著成就,使得天水的綠色夢想得以實現……
截至2010年,藉源林場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34.4%增長到49.49%,有林地面積由44255畝增加到118397畝,森林蓄積量由15.5萬立方米增加到21.22萬立方米,馬鹿、紅腹錦雞等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再次出現,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
一幅綠色秦州的宏圖正在展開,一個綠色天水的夢想正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