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 通訊員 羅小軍)隨著國家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政策的不斷深入,秦嶺鄉黨委、政府從全鄉適宜生長各種中藥材的實際出發,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種植觀念,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鄉支柱產業來抓,不僅增加了群眾收入,而且促進了中藥材產業不斷升級。
近年來,秦嶺鄉采取“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和大戶承包、分散種植的模式,積極推廣種植以黃芪、半夏、冬花為主的中藥材。今年該鄉借助土地流轉在馬安山、虎林、龍集寨三村建立中藥材基地3處共計3000畝,使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累計達到了1.5萬畝。在推廣種植中藥材過程中,該鄉優先推廣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發展模式,由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群眾提供藥材種籽,簽訂藥材收購協議,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降低群眾種植中藥材風險。成立了產業發展服務小組,廣泛宣傳動員,與群眾面對面算清經濟對比帳,讓群眾真正認識到種植中藥材比種植糧食作物經濟效益好。為了使中藥材種植形成規模,該鄉積極爭取中藥材項目,在石家河、關硯兩村各建立了200畝的中藥材育苗基地2處;今年擬在關硯興建占地5畝的中藥材加工基地1處,確保了中藥材產業的全面發展。
通過政府發動、能人帶動、合作社鼓動,全鄉中藥材種植產業已初具規模,中藥材產量、品質也不斷提升,中藥材已成為秦嶺鄉第一大產業。據估算僅中藥材一項為全鄉人均純收入增收近230元左右,使中藥材產業富了老百姓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