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為迎接盛會,營造輿論氛圍,即日起推出【喜迎十八大】秦州專欄,全面展示和諧秦州風采,弘揚團結奮斗精神,鼓舞率先跨越干勁,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現刊發系列報道之十三《溫暖和諧的民政畫卷》 。
溫暖和諧的民政畫卷
——十七大以來秦州區民政工作綜述
(秦州區民政局 楊玉林)“今年低保增加了15%,我們的日子比以前更好過了”。秦州區低保戶王新勝從郵局領出了新增長的266元的低保金后,高興地說。
“現在住院看病,不但‘新農合’能報銷,還能領到民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救助金!”石馬坪街道辦事處南一社區的居民劉桂華高興地說。她患病住院花去費用11萬多元,出院后除新農合報銷外,民政局為她解決了3.8萬元的大病救助金。
“自從住進敬老院,那真是享福了。前陣子我生了場大病,多虧同住敬老院的鄰居細心照顧才慢慢康復,要是像以前那樣一個人住,怕是早不在人世了。”天水鎮王莊村76歲的老人說起自己入住敬老院后的感受,一臉的幸福和滿足。
一句句樸實的言語,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幅幅溫情的畫面,展現了十七大以來秦州區民政工作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可喜變化。
黨的十七大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秦州區民政局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民政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雙擁優撫工作水平得到新提高、基層民主建設邁出新步伐、專項社會事務實現新發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得到新發展。民政工作的
快速發展,在保障基本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救助水平得到新提高。社會救助工作作為民政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五年來,秦州區民政局立足于改善和提高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不斷健全各項管理制度,采取多項有力措施,大力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工作。
——城市低保。經過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和不斷完善,全區城鄉低保逐步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做到了“五化”,即:申報審批程序化、分類施保科學化、督查復核制度化、資金發放社會化、檔案管理規范化。城市低保提高保障標準8次,保障標準由2007年的173元提高到2012年的266元,;保障人數由17635戶,46132人增加到17808戶、47422人,人均補差由104 元提高到145.5元,累計發放低保資金共57803萬元。
——農村低保。農村低保從2006年10月起全面實施,至目前提高保障標準8次。保障標準由2007年的600元提高到2012年的1488元,月人均補差由10元提高到93.3元,保障對象保障對象由1194戶4300人增加到13948戶37384人,累計發放保障資金12438.41萬元,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農村五保。五保供養標準逐步提高,由2007年的1452元/年提高到2012年的2796元/年,2012年共保障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330 戶2348 人,07年至現在,累計發放供養資金1517.995萬元,發放物價補貼150180元。
——醫療救助。出臺政策,制定措施,積極探索實施醫前、醫中、醫后相結合的醫療救助辦法,大力開展城鄉醫療救助工作。2007年至現在,城市醫療救助12023 人(次),累計發放救助資金38090758.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615人(次),累計發放救助資金2493.1441萬元。發放臨時救助資金 萬元。
——災民救助。五年來,下撥各類救災款2993.1萬元。 “5•12”地震、“8•12”特大暴洪災害發生后,下撥救災資金2431萬元,完成12457戶災民災后重建建設任務,落實災后重建政府貼息貸款4996萬元。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4.26億元。實現了全區農村420個村的災情信息員網絡全覆蓋,投資398萬元,建成建筑面積693㎡的秦州區避難場所。
——孤兒救助。目前,全區有孤兒111名。完成了全區92名孤兒基本生活費提標和發放工作,城市孤兒基本生活費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農村孤兒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共發放孤兒救助資金407840元。
專項社會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躍上新水平。社會行政事務工作涉及面廣,五年來,秦州區民政局立足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效能,堅持強化依法行政,大力開展專項社會行政事務管理工作。
——平安邊界建設。進行了第三輪邊界線聯合檢查,共聯檢邊界線332.2 公里。2012年啟動實施了城區標準地名設標工作,完成了120多條城市路街巷的調查論證工作。完成了《政區大典(秦州部分)》編纂工作,完善了全區地名數據庫和《秦州區城市標準地名標志實施方案》。
——社會組織管理。全區社會組織共發展164 個,其中社團89 個,民非單位75個, 年檢率達95%以上。加強社會組織服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成立區社會組織黨工委和68個(1個黨總支、67個黨支部)社會組織黨組織,提升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能力。
——殯葬管理工作。積極應對清明節長假祭奠活動,制定了應急預案,并開展了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全社會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的風尚進一步深化。新建殯館所辦公樓,改善了辦公條件。
——婚姻登記管理。嚴格按照《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定要求,加強檔案管理,規范登記收費,不斷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示范窗口建設,全區共登記結婚10110對,離婚2176 對,登記合格率100%。
——老年社會保障。投資280萬元,改擴建平南中心敬老院、皂郊中心敬老院,投資250萬元,建成秦州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投資1756萬元,建成秦州區綜合福利中心,該中心投入使用后可解決300多名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問題。發放高齡老人生活補助702500元,為5752名老年人辦理了《優待證》。
——流浪人員救助。認真開展城市救助工作,共救助各類流浪乞討人員1820人,采取“送往醫療免費治,安置到市社會福利院、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代養及接送回家”相結合的方式妥善安置流浪乞討人員。
——社會慈善。成立了秦州區慈善協會,汶川和玉樹大地震發生之后,及時組織開展賑災募捐工作共籌措慈善資金3068.23萬元,啟動實施了災民民房重建、資助災區貧困大學生、援建震災學校和敬老院、心臟手術救助等項目,實施“微笑列車”、捐資助學、慈善水窖、慈善陽光醫療救助工程等項目,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邁出新步伐。基層民主政治工作事關農村社會的穩定,五年來,秦州區民政局立足創造良好的民主政治氛圍,推廣“四議三雙”經驗,加強《村委會組織法》、《甘肅省村務公開條例》宣傳,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創建,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建設。
——村民自治。緊扣“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積極開展了村民自治工作。按照省、市統一安排部署,圓滿完成了第六次、第七次村委會和第三、第四次居委會換屆選舉。
![](/Files230/BeyondPic/2011-12/22/11122214295e1fde4288b24c33.jpg)
——社區建設。建成城市社區陣地建設項目9個,積極推進了秦州區西十里社區城市示范化社區創建工作,在總結推廣農村社區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區420個行政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
開創了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新局面。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來,秦州區民政局立足維護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不斷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努力提高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生活補助和醫療補助標準。
——優撫安置。07年以來,向參戰參試人員、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役士兵、“三紅”、“三屬”人員及傷殘軍人共發放生活補助費累計2324.247萬元。向1066名農村籍退伍軍人發放生活補助639600元。組織開展了退役士兵培訓活動,使全區146名退役士兵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
——雙擁創建。深入開展雙擁創建工作。緊緊圍繞媒體宣傳、陣地宣傳、形象宣傳、典型宣傳四個方面,大力開展雙擁宣教活動。實現了雙擁模范區創建 “六連冠”的奮斗目標,并順利通過了省上的驗收。
“聯村聯戶,為民服務”活動成為新亮點。“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省委制定的幫扶群眾向小康生活挺進的重大決策。這項工作在秦州區全面啟動后,區上將汪川鎮棉虎村、靡川村作為民政系統的幫扶村。
為了扎實開展此項活動,局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全面深入定點幫扶村,為貧困村村民出主意、想辦法,跑項目,充分利用民政工作優勢,幫助困難群眾扶危濟困,全面開展幫扶對接活動。組織村民完成長1900米、寬2米的鄉村巷道硬化工程;按照“一事一議”方式,興建全長30米的棉虎村人行橋;修成全長1.25公里,寬4米的通村水泥路,在全局上下掀起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熱潮,贏得了群眾好評。
秦州區民政局局長李仲強說,我們“扶助一戶貧困戶,溫暖著一個家庭;資助一名貧困生,成就著一個未來;惠民一項工程,造福著一方百姓。一頭連著“民”,一頭連著“政”,民政工作就是這樣一架橋梁”。 五年來,該區民政工作緊緊圍繞“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了民政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以非凡業績書寫了民本情懷,展示了為民風采,繪制了一幅幅溫暖和諧的民政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