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下的鏈條效應
——秦州區農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情況采訪側記
(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是以合作社為紐帶,把農戶和市場緊密地聯合起來,開展科技培訓,蛋雞飼養,產前、產中、產后綜合性的服務工作,實施品牌化市場營銷戰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秦州區天河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全云龍告訴記者,該社是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蛋雞存欄量達到20萬只,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銷售青年雞15萬只,凈利潤230萬元。是一個集蛋種雞飼養、雞苗孵化、飼料加工、蛋品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經營養殖聯合體。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代的不斷加快,秦州區龍頭企業的作用日益突顯,已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基地+專業市場+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帶動了千家萬戶農民的經濟快速發展,有力的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
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是該區重點龍頭企業,現擁有儲藏5000萬噸果品的氣調庫一座,年收購果品達2000多萬噸,年銷售額為8800萬元。主要收購藉口、太京、中梁等周邊六、七個鄉鎮農民生產的果品,果品主要銷往國內的東南沿海地區,和國外的東南亞地區。
該公司副經理裴婭告訴記者,自有了氣調庫后,使每戶每畝果品多增收1000多元。今年又投資1400萬元,新建清洗、殺菌、打蠟、分選處理商品化果品生產線3條、年產650萬個塑料果品生產箱生產線1條。作為重點龍頭企業,應該多為農民謀福利,公司的不斷壯大發展,將正好發揮了龍頭企業的作用。
秦州區充分運用龍頭企業商標、信譽、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實施品牌戰略,積極探索“訂單農業型”、“價格保護型”、“雙方服務型”、“利益返還型”、“參股合作型”等經營模式,成立秦州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建立企業與農戶之間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優勢互補、誠信經營,從而加快了龍頭企業規模化經營的步伐。
“秦州區已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69家,其中省級命名的龍頭企業達到了4家,市級命名的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了17家,龍頭企業的銷售收入達到了6.8億,帶動農戶13.2萬戶。”秦州區農工部負責人對記者說,“力爭在十二五末,龍頭企業的總數達到100家,省級命名的龍頭企業達到10家,市級命名的龍頭企業達到30家,收入達到10個億,帶動農戶15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