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聯•我們在行動】
順應新期盼 邁出新步伐
——秦州區聯村聯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綜述
![](/Files234/BeyondPic/2012-6/28/120628094022782ba78c17a39e.jpg)
(秦州區外宣辦 裴振剛)秦州區在“聯村聯(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順應時代新期盼,邁出富民新步伐 ,在“聯”上用真心、在“為”上下功夫、在“富”上求實效,把“聯社聯戶”與“聯村聯戶”同安排、同落實,確定城區7個街道辦事處的41個社區、741戶困難居民作為“聯社聯戶”的對象,農村16鄉鎮的214個貧困村、6342戶特困戶作為“聯村聯戶”對象, 組織參與幫扶的118個部門單位及其7083名干部職工參加“聯村(社)聯戶”行動,確保了全區“聯村(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全覆蓋。
![](/Files234/BeyondPic/2012-6/28/1206280940e598c0d8f1c45326.jpg)
豐富行動內容,在細化行動要求上下功夫。在行動安排上,秦州區明確提出八大任務,在省“六項”、市“七項”任務的基礎上,增加了“鍛煉干部”的內容;提出八個結合,在省市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把為民富民行動與城市居民創業就業相結合、與文明村(社)戶創建相結合”兩項內容;實施六項行動,增加了“文化啟智行動”這項內容。同時,要求廣大干部在行動中做到“三到兩跟進”。即看到干部身影,聽到干部聲音,見到幫扶實效,確保群眾所盼所求在哪里,“聯村(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就跟進到哪里;“聯村(社)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到哪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舉措就跟進到哪里。廣大干部也把這次行動作為鍛煉自己的大課堂,深入農戶家中,爭做政策法規的“宣傳員”、群眾致富的“信息員”、民情民意的“聯絡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采取各種辦法開展一對一的“零距離”幫扶。
![](/Files234/BeyondPic/2012-6/28/35551_201203190411565QIa3.jpg)
突出宣傳引導,在提高思想認識上下功夫。在行動過程中,秦州區突出宣傳引導力度,著力在提升干部思想認識上下功夫,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方案,綜合運用標語、戶外宣傳牌、板報等宣傳陣地和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對為民富民行動進行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的宣傳。截至目前,全區已發放各種宣傳資料4萬余份,制作大型戶外宣傳牌26個,懸掛張貼橫幅、標語1400余條,制作宣傳專欄250多個;組織開展大型宣傳慰問演出活動一次,受教育干部群眾達1200多人;在新聞媒體刊播行動稿件900多篇(條),編發行動簡報114期,被市委行動簡報轉發24條,營造了社會高度關注、干部傾心投入、群眾普遍參與的濃厚氛圍。
![](/Files234/BeyondPic/2012-6/28/12062809410704bf1b05895f17.jpg)
明確“三項要求”,在著眼長遠發展上下功夫。在實際幫扶行動中,秦州區督促各幫扶單位對照《貧困村扶貧開發奔小康發展規劃》、《聯系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發展計劃》和《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為民辦實事工作打算》三種表格擬定內容,進一步整合扶貧項目資源和資金,把有限的項目資源向貧困村基礎設施改善靠攏,著力解決貧困村通村道路、小巷道硬化、人畜及灌溉用水等制約貧困村發展的問題,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疊加優勢轉化為貧困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強大動力,通過大力推進優勢產業片帶開發,著力構建村上有主導產業,群眾有致富技術,村村能致富,戶戶奔小康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全區已建立聯系幫扶臺賬274本,聯系檔案7338冊,為困難群眾提供致富信息1.2萬多條,掌握群眾訴求8000多條,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50多起,214個貧困村的發展規劃、6342戶特困戶和741戶城市困難居民脫貧致富發展計劃和7252份為民富民辦實事的打算已編制完成。同時,通過積極探索,初步建立了督查制度、總結報告制度、信息通報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有力地促進了行動的健康、有序、深入開展。
![](/Files234/BeyondPic/2012-6/28/12062809414a590a93cf999b25.jpg)
鞏固行動成果,在確保行動實效上下功夫。自行動啟動以來,全區參與為民富民行動的所有干部職工通過認真扎實的學習領會和實踐,對省、市委開展雙聯行動的認識更加深入,政策理解更加透徹,在幫扶行動中為群眾講解宣傳政策更加自如,干部的思想認識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困難群眾克服了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依靠幫扶力量和通過自身努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明顯增強。目前,全區廣大干部累計開展政策宣講1.4萬多人次,為貧困村農家書屋捐助圖書4.4萬余冊,為困難群眾捐贈幫扶資金18.1萬余元、物資折價18.08萬余元,幫助解決醫療救助819人計538.3萬元,完成貧困村新型產業布局規劃230個,舉辦技能培訓8841人次,實現勞務輸轉44886人次;計劃幫建道路橋梁49條(座),安全飲水點15處。全區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建基地、興產業,帶動廣大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已實現流轉土地1.5萬畝,建成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2處4960畝;新建果園3.1萬畝,舉辦果園培訓班31期,培訓果農1860人(次);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3萬畝,全膜壟作馬鈴薯2萬畝,進一步拓寬了廣大農民的致富路子,為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特困戶致富奔小康增添了發展后勁。
![](/Files234/BeyondPic/2012-6/28/120628094021f37e3cfeab577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