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廣戰線女英杰
——記愛崗敬業模范秦州區經濟作物工作站副站長李想榮
![](/Files233/BeyondPic/2012-6/5/1206051424e3d31736d752d05d.jpg)
(秦州區外宣辦)如果說農業科技能使土地生“金”的話,那么農業科技人員就是掌握那把“金鑰匙”的人。
1988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系蔬菜專業的李想榮無疑就是掌握那把“金鑰匙”的女專家。李想榮,女,漢族,1965年10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農學學士,高級農藝師,現任秦州區經濟作物工作站副站長。
二十多年從事農業科技推廣的經歷和貢獻為她贏得了一連串的榮譽:2001年被評為“天水市222新世紀創新人才工程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005年被評為“天水市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被評為“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評為“中國農函大優秀教師”、2011年被評為“天水市杰出女性”、2011年被評為“天水市領軍人才”。
她用事實證明,土地能生“金”
作為全市科技領軍人才,李想榮破解了許許多多蔬菜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為全市蔬菜科技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她先后引進蔬菜新品種50多個,示范推廣新技術10多項,累計示范推廣面積3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2.4億元。近年來,圍繞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和基地建設,通過引進蔬菜新品種、示范推廣節水灌溉、配方施肥、蔬菜嫁接、黃板誘殺、覆蓋防蟲網、張貼反光膜、運用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技術,主持或承擔省、市、區科技項目26項,獲獎19項,其中,省部級獎勵3項、市廳級獎勵14項、區級獎勵2項。主持完成的《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獲2005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新型生物農藥引進及防治果菜病蟲試驗示范》項目,獲2005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完成的《蔬菜無土栽培技術引進試驗》項目,獲2005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完成的《萬畝秦州大蒜白腐病綜合防治技術推廣》項目,獲2006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完成的《航椒1號辣椒品種選育》項目,獲2007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完成的《蘆筍優良品種試驗示范及豐產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獲2007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完成的《設施番茄長季節有土豐產栽培技術試驗研究與示范》項目,獲2008年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參與完成的《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反季節瓜菜生產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2008年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參與完成的《天水市優質菜豆種植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獲2009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的《秦州區特色蔬菜品種引進推廣及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獲2009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完成的《航椒4號辣椒一代雜種選育》項目,獲2010年天水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她和其他農技推廣干部的辛勤努力下,目前秦州區優勢蔬菜種植區域良種率達100%,無公害蔬菜主推技術入戶率達98%。2006年,秦州區被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生產建設單位,同年被省農牧廳認定為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區。
農民眼中的李想榮:“李工不像干部”
在科技項目的實施和新技術的示范推廣中,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性,她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地為農民群眾服務。從小在貧困的山村長大的她,永遠忘不了步行十幾里土路頂風冒雪上學的情景,永遠忘不了父母在地里辛勤勞作的身影,她的人生目標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識讓農民過上殷實的生活。在每項新技術的示范推廣中,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在進行蔬菜育苗時,她和農民兄弟一起,用手將拌有人糞尿的營養土裝進一個個營養缽里,從沒說過一個臟字,有時農民說:“李工從不像一個干部,干起活來比我們有些農民的媳婦還潑辣”;在黃瓜、茄子嫁接,西紅柿、辣椒整枝時,她能長時間的堅守在高溫高濕的棚內,手把手地教農民操作技術,渴了、餓了,就和農民一起在田間喝開水、啃大餅;在田間試驗數據統計時,要經常承受夏季30℃以上的高溫,一工作就是幾個小時,渴了就在附近的農戶家中喝口涼水,正是通過積累第一手資料和在一線工作,一些新品種、新技術才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對這樣的工作和生活她感覺到很開心、很滿足、很幸福,通過自己的知識,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心里有一種最大的成就感。
李想榮的夙愿:農技成果要讓農民分享
2003年,秦州區建設西十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李想榮承擔了規劃、建棚、種植的全程技術指導工作,在建棚初期,部分農戶的抵觸情緒較大。為此,她上門走訪,對農民詳細算賬,講解二代日光溫室的效益和發展前景,打消了群眾的思想顧慮,第一批二代日光溫室很快建了起來,由于技術指導到位,當年新建的溫室效益較原來的塑料大棚有了大的提高,群眾對發展高技術蔬菜有了信心,二代日光溫室雨后春筍般建了起來,該園區成為全區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的展示臺,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示范基地。汶川地震后,波及天水的余震時有發生,而由她負責的航天辣椒項目定植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在這特殊時期,她依然每天堅守育苗基地,向各鄉鎮調運辣椒苗,保證順利完成航天辣椒定植,也為災后重建盡到微薄力量。2009年,區上建立楊何淺山半干旱蔬菜塑料大棚示范區,由她負責該技術指導工作,由于交通不便,每天要步行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但她毫無怨言,經常早晨7點鐘出發徒步上山,進農家小院、走進田間地頭,辦科技培訓班、現場咨詢和指導,講解配方施肥、整枝打杈、農藥配制、病蟲防治等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使第一次從事蔬菜生產的農民朋友很快掌握了栽培技術,當年群眾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多年來,她負責全區辣椒的標準化栽培管理工作,對當地主栽辣椒品種的特性和栽培要點非常熟悉,天水航天辣椒品質優、抗病性好、產量高,她既是天水航天辣椒的技術推廣員又是義務宣傳員,不論到省城開會,還是到外地學習,她都要全力宣傳和推介天水航天辣椒。目前天水航天辣椒已在慶陽、河西以及內蒙赤峰、河北承德等地得到大面積推廣。
如今,已進入不惑之年的李想榮同志依然堅守在農技推廣第一線,她的夙愿是:讓農民都能分享農業科技的成果,讓科技豐富農民的“錢袋子”,讓所有消費者吃上“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