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水市秦城區尚義巷社區,人們廣泛傳頌著一個名字——王寅平。這位下崗女工8年如一日,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著一位名叫白秀珍的86歲老人。在她的影響下,該社區涌現出一批像她一樣助人為樂的人。
3月2日,在一處賣早餐的攤位上,記者見到了今年45歲的王寅平,談起她照顧老人的事,王寅平謙遜地說:“這點小事是我愿意做的,不算什么。人都有老的時候,也有受難的時候,只要能讓老人過得高興一點,舒服一點,我也就很滿足了。何況我的辛苦贏得了一顆牽掛我的心,得到了一個慈愛的母親,何樂而不為呢?”
白秀珍老人曾和王寅平同住一棟樓,老人的唯一女兒定居在南京,老人因過不慣南方的生活,一直不肯去與女兒一起生活。王寅平說:“我的父母去世得早,老人就像我的親媽媽一樣。”從2002年開始,王寅平放棄了許多外出打工賺錢的機會,一直堅持照顧老人。她每天一大早擺好賣早點的小攤后,就去老人家里探望,看看老人是否健康,給老人打水掃地并收拾好屋子后才去照顧生意。
王寅平笑著告訴記者:“老人吃飯的口味還有點南方化,我做的飯菜太辣她吃不慣,我就學著按老人的口味去做。”老人喜歡吃魚,王寅平就隔三差五買條魚做給老人吃。逢年過節,王寅平就用自行車推著老人去商店買東西。“‘5·12’汶川大地震那天,天水震感很強。我們家屬樓搖搖晃晃,我沖進老人家里,背起老人就往外跑,還好有驚無險。”王寅平說。那段日子里,她把老人接到臨時搭建的防震篷里,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2003年夏天,尚義巷社區主任郭雅晴到轄區了解老人生活狀況時,來到白秀珍老人的家,看到王寅平正在為老人洗頭梳頭。當時郭雅晴就對老人說:“你的女兒可真孝順。”白秀珍老人高興地說,“不是我的女兒,可她比我女兒還要親。”
去年秋天,白秀珍老人高高興興地去了南京。老人臨走時非常感激王寅平,現在她們還經常通過電話互相問好。在王寅平事跡的影響下,該社區出現了閆肅珍、王莉英、李琴有等一批像王寅平一樣做好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