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 彭高峰)滿園春光關不住,農家文化獨秀出。傳承節日的喜慶,滿載一年收獲的秦州農民,用獨特的抒情方式,展演了一出繽紛多彩的賀春連臺大戲。
鑼鼓敲起來了;小曲唱起來了;群眾樂開懷,村莊笑起來了……。秦州區素有黑社火之鄉、鞭桿舞之鄉、山歌之鄉、秦州小曲之鄉、舞龍舞獅之鄉等美名。久居秦州這方熱土的廣大村民,更沒忘記在這普通同慶的節日里,用他們熟悉的旋律,來嘔歌這太平盛世。禮炮聲聲,張燈結彩。當大年三十日晚上第一聲鞭炮響起,家家戶戶貼出了對聯、掛上了大紅燈籠,這年味兒就顯得十足。鑼鼓隨之響起。獻“先人”、上頭爐香、迎喜神、拜年、送紙這些習俗按部就班。引人注目的社火小曲兒,才是猶抱瑟琶半遮面,姍姍而出……。
走進秦州,走進鄉村,平南、齊壽、皂郊、秦嶺等鄉鎮,社火匯演成為村民賀年迎新的一件大事。裝扮的彩車、騾馬,裝上戲子,在鑼鼓的歡笑中,與村民迎新的歡笑一起飄過村村落落。到了晚上,出場的黑社火,輔以秦州小曲,在發展中又加雜有現代舞的節奏,圍觀的群眾形成比趕集更高的架勢,他們的目光,與演員的歌喉,共同唱出內心的心愿。
在秦州大地成長起來的嗩吶,也如期在周邊群眾的期待中,婉轉響起……;沉靜了一年的戲臺,又響起了熟悉的、秦州熱土獨有的粗獷、豪邁的音調……;秦州皮影戲,這多年傳承下來的地方獨特文化,也用新年的喜慶,熱鬧了群眾的精神家園……
處處都動起來了,處處又飄蕩著數不完的笑聲。農家的年,在文化的動鬧中更加喜悅;農民一年收獲的喜悅,來年發展致富的信心,在這種旋律中唱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