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 率先跨越發展
秦州區確定“十二五” 期間主要工作目標任務
(秦州區外宣辦 裴振剛)在“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基礎上,秦州區根據全區發展基礎和形勢,確定把率先跨越發展作為“十二五”時期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力爭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位次逐年前移,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基礎設施大幅提升,宜居環境建設大幅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大幅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到“十二五”末,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95.4億元,年均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7.63億元,年均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8.75億元,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4.27億元,年均增長21%;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2.39億元,年均增長20%,一般預算收入達到9.11億元,年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421元,年均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90元,年均增長20%。萬元GDP能耗、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圍繞率先跨越發展的總目標和總要求, “十二五”期間,該區突出抓好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率先跨越發展的戰略主線,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按照“川區種蔬菜、山腰栽果樹、高山林緣種藥材、千家萬戶搞勞務、發展規模養殖業”的發展思路和產業布局,依托“一城兩園”建設,積極實施“特色產業富民工程”,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做大做強林果、畜牧、蔬菜三大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地膜早熟洋芋、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打造花牛蘋果、大櫻桃等農字號知名品牌。加快建立各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發展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銷售市場,提高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經營水平。到“十二五”末,農業增加值大幅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快區域工業一體化發展,加強重點行業、骨干企業的改造,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立企業發展獎勵基金,鼓勵引導企業壯大規模,吸納就業,提升效益。加快培育壯大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新型建材、醫藥食品五大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以海林軸承、紅山機械等為依托的機械制造產業集群。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79.7億元以上。切實把文化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融入大關中、聯結隴東南、輻射大西北,做大做強商貿、文化、旅游產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區年接待游客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旅游綜合收入達到63億元以上。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著力拓寬消費領域,擴大消費規模,拉動經濟增長。力爭到“十二五”末,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98億元,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達到50%以上。
二是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率先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按照“東連西擴、北延南伸”的城市發展戰略,切實抓好南北兩山的開發治理和建設工作,積極實施好城區北山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加快舊城棚戶區改造進度,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16鄉鎮中心村、沿路、沿川、沿河重點村開發,形成“水、電、路、氣、房”配套完善,產業特色優勢明顯,群眾收入大幅增加,村莊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片帶。依托省、市區域交通布局框架,全面實施路面改造、聯網路、生態旅游路、安保工程路等農村公路建設,提升區鄉道路通暢能力。加快城鄉通訊、電力、網絡改造升級,全面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是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率先跨越發展的重要載體,不斷夯實發展后勁。 “十二五”期間,該區將認真謀劃確定好支撐“十二五”規劃的大項目、好項目。立足區情實際,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服務、裝備制造等方面,高起點謀劃和儲備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爭取進入國家和省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盤子,形成項目梯隊,做到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全力以赴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全力配合省市實施好天水至十堰、天水至武都、天水至靜寧、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建設,配合做好天水至隴南、天水至哈達鋪鐵路建設等一批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全面落實項目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實施好中材水泥二期工程、娃哈哈飲料生產、西電集團、華天電子科技產業園、“一城兩園”、北山生態綜合治理、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爭取早日建成并發揮效益,拉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四是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率先跨越發展的根本目標,全面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問題,不斷開辟公益性崗位,消除零就業家庭,努力擴大城鄉就業,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以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認真做好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工作,啟動實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低收入群眾幫扶救助力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加快農村危舊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建設,五年內建設保障性住房120萬平方米。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教育布局調整,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和繼續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到“十二五”末,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以上。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到“十二五”末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力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夯實基層基礎,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控制在7‰以內。
五是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繼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努力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廣大干部的思想,增強用科學理論指導工作實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工作實際,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切實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創造性。教育廣大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秦州發展上來,真正在全區上下形成敢為人先、你追我趕、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堅持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激發干部隊伍活力,切實把各級干部隊伍建設成為推進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骨干力量。堅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升服務發展能力。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擴大組織覆蓋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弘揚勤政務實的良好風尚。全面堅持反腐倡廉方針,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切實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堅持加強作風建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以扎實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的態度,推動工作落實,實現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