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服務之門
——記秦州區東關街道尚義巷社區
今年2月,秦州區東關街道尚義巷社區向轄區各單位發出《愛心資助患病居民倡議書》,號召轄區各單位、個人向身患白血病的社區居民羅世玉捐款。倡議書發出后,短時期內就收到各界捐款1萬多元。日前,社區又發動全轄區單位對其予以救助。如今,“小事不出社區,人人關心互助”,成了尚義巷社區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抓組織建設,發揮核心作用
該社區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設立了黨員示范崗(綠化崗、宣教崗、幫教崗等),共有“五老”人員225人,志愿者120余人,凝聚了一批政治素質過硬,作風優良,工作突出的社區團隊,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服務。在大家的努力下,社區未成年人沉迷網吧的現象減少了,居民互相幫助的多了,正如社區主任郭雅晴所說:“黨員示范崗從解決居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瑣事入手,以親人式的服務,把和諧的種子撒遍了社區的每個角落”。
抓活動載體,提高居民素質
該社區充分依托轄區資源,在社區內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讀書育人、學習競賽活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了不同主題的讀書活動,激發廣大居民的學習熱情,形成了一種愛學習的良好氛圍。社區還積極開展做文明市民,創建文明單位,創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樓院等活動,已創建各級文明單位13個、社區五好文明家庭50戶,創建了3個文明小區。
抓服務水平,增強社區親和力
該社區每年對五保戶年補助870元,全額發放低保金,全額申請醫療救助,將轄區298戶困難戶納入低保,對困難家庭有勞動能力的人進行再就業培訓,安置公益性崗位,對社區的21名殘疾人進行健康咨詢免費體檢,進行康復訓練,發放康復器材。每年還對困難戶、軍屬等進行慰問,對他們遇到的困難及時予以解決。由于父母親年歲已大,軍嫂吳象菇一人在家待產,遇到難心事只能獨自抹淚。社區了解到情況后,不定期地派人去她家,對她的日常生活、生產護理、精神慰藉等各方面提供了細心周到的服務。
該社區積極探索基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近年來共獲得全國以及省市獎20多項。2005年被全國婦聯評為“巾幗建功”示范社區,當年榮獲“全國百佳學習型社區”稱號,被中央文明辦、國家民政部等聯合表彰;2006年被省文明辦確定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點”;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社區;200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社區標兵。(本報記者孫燕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