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城鄉居民來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已不再是個陌生的字眼。2006年,隨著全省第四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的展開,我市兩區五縣農村已全面實現新型合作醫療制。
秦州區是我市新型合作醫療制的最后一批城市之一,2006年12月份開始試點,2007年4月份新農合醫療費用補償工作全面啟動。秦州區衛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秦州區新農合起步晚、發展快,老百姓確實得到了好處和實惠,當年全區參合人數34.74萬人,參合率80.24%,合作醫療基金總額1586.98萬元,區財政還為1099名農村五保戶和15433名低保戶補助參合資金16.53萬元,農村貧困人口參合率達到了100%。
近日,記者在秦州區衛生局和宣傳部負責人的陪同下,對秦州區新農合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全面采訪。
秦州區醫院是新農合的重點定點單位,記者第一站到秦州區醫院了解情況。醫院負責人李香花、馬麗華告訴記者,秦州區醫院去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共接納新農合病人647人,占總住院人數的37%,這一塊的收入占到了總收入的40%。由于秦州區醫院是一家老牌醫院,在保障城鄉人民的健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技術力量強,醫療條件好,所以也是新農合病人的首選。為了更好地為病人提供方便,醫院將收費再次降低,成人住院先期付200元,兒科30元起步;婦產科正常產、異常產均享受新農合報銷。所以赴秦州區醫院治療的病人很多。馬麗華清楚地記得醫院收治的第一例新農合病人——太京鎮李家臺子的一位病人,治療期間花了4000多元,報銷額度達60%,當醫院將錢退還給病人時,病人激動得說,這難道是真的?娘娘壩鎮花園村56歲的邢金環因急性胰腺炎住院,花費2630元,報銷1380元;牡丹鄉64歲的劉鴻清老人,被診斷為右側膿胸、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治療費用達到了14048元,報銷費用達7760元,報銷額度都超過了60%。
為最大程度滿足患者需要,秦州區醫院還實行了墊付制,即病人只需繳自己的部分,出院后再由醫院統一跑報銷,讓農民少花錢、少跑路。李香花、馬麗花這樣總結新型合作醫療制為農民帶來的好處:農民群眾得實惠,黨和政府得民心,合作制度得信任,衛生事業得發展。
記者和秦州區衛生局的同志在蒙蒙細雨中趕往平南采訪,在平南衛生院,記者見到了曾在衛生院住院治療、貼身享受了新農合帶給他們好處的幾位農民。一位是求滿,55歲,平南關同村人。因病臥床,無法下地勞動,因為貧窮,也不敢住院治療。自加入新農合后,去年9月在平南衛生院做了手術,花費1600多元,報銷了1000元。一位叫鄧粉粉的婦女告訴記者,她因為剖腹產住院,花費按新農合規定得到報銷。她還說,平南衛生院以前環境差、技術差,條件差,沒人敢來,實行新農合后,上級重視農村衛生院建設,派來了新院長,現在好多了,附近村民有病也敢來住院了。
平南衛生院長馬宏就是鄧粉粉所說的新院長,是通過考試聘任的。去年9月份開展工作以來,共收治病人70多人,這對一個鄉村衛生院來說已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關鍵是讓農民能就處治療,省了諸多麻煩,也省了諸多錢。他到衛生院后,招聘人員,整治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讓醫務人員外出進修、學習,使衛生院面貌一新。為了更好地為農民服務,他還新購了一輛救護車,是一輛面包車改裝的。記者去采訪那天,改造才剛剛完成。
秦州區衛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抵御大病風險的能力,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最關心、最現實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減輕了農民就醫負擔,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民健康的關心。隨著新農合制度的進一步實施,許多政策將得到更進一步的完善,農民群眾將從中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