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非公經濟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彰顯活力
數據顯示,2007年,秦州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預計完成增加值27.8億元,第三產業全年預計可實現增加值27.3億元,較上年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達45.4%。非公經濟和第三產業在全區國民經濟的比重日益加大,并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態勢,這表明,秦州區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其投資環境正在日益改善,城市經濟發展活力正在增強。
非公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秦州區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時,結合區上實際,制定出臺了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對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配合支持非公經濟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通過走訪、調研和座談等形式,了解、掌握非公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全力在融資、信息等方面積極協調服務。所有這些,都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促進了非公經濟組織數量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截至目前,秦州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669戶,其中個體工商戶9417戶,各類企業4252戶。2007年,13609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預計完成增加值27.8億元,同比增長13.4%。
秦州區作為全市中心城區,城市人口多、市場容量大、交通便利、信息發達,發展第三產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7年,區委、區政府著眼于發揮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發展壯大以商貿、文化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規模,并在提升發展水平上下功夫、求突破。商貿方面,依托寶天高速過境段、天定高速公路建設而啟動建設的西十里物流園區,目前已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加強與國內知名商貿流通企業的合作,一批連鎖經營店、品牌經營店相繼落戶秦州。依托城市改造和小城鎮建設,對天水小吃城等商業街區及羅玉小區等社區市場進行開發改造,其經營管理水平、商品及服務檔次得到較大提高。
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一批農家店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得以提升達標;文化旅游方面,依托伏羲廟、玉泉觀等旅游景點,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發展精品旅游線路,培育旅游品牌,旅游業整體水平正在不斷提升。深入挖掘區域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得到保護和開發;現代服務業方面,信息咨詢、中介服務、金融保險、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等一大批現代服務行業相繼開門經營,電子商務、代理配送等現代營銷模式已被眾多服務行業所引進和實施。如今,秦州的第三產業在商貿、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的帶動下,呈現出興旺發達,業態豐富多樣的特征,有力地刺激著消費的增加,據統計,秦州區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突破24億元,同比增長13.2%。開放的秦州在第三產業的帶動下,更顯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非公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秦州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也為擴大就業和再就業提供了眾多的崗位,據統計,目前,秦州區有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近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