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新品引進力度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秦州富民強縣項目實現產值8000萬元
【本報訊】秦州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自2006年啟動以來,緊緊圍繞項目設計的總體任務和具體指標,將項目歸類分解為9個子項目,分別以科技推廣項目的形式下達給具有一定科技實力的5個龍頭企業和4家科技推廣單位組織實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已生產加工各類食用菌400噸、法國青刀豆50噸、蘆筍400噸、特種玉米150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出口創匯600萬美元。
該計劃以《秦州區食用菌、蘆筍、特種玉米產業化建設》項目為主體工程,形成“農戶+基地+科技特派員+龍頭加工企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該區加大了區列科技項目的傾斜力度,把與食用菌、蘆筍、特種玉米高產栽培相關的項目作為區列科技項目的重點給予了立項支持,新列科技項目26項,投入科技三項費100萬元,在秦州區成立了“天水市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130多期,培訓農民110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0000多份,建立以食用菌、蘆筍、特種玉米為主的科技示范戶500多戶,培養技術骨干2000多人。引進食用菌品種10類30多個、蘆筍新品種4個,引進篩選出甜糯玉米品種11個,實現了品種的多樣化。與此同時,該區加強了對種植和加工企業的科技扶持,加大技術、設備引進改造力度。天水嘉譽生物有限公司引進了國內先進的自動化袋裝技術及成套液體菌種生產技術及設備,實現了菌種生產自動化、規模化和專業化,菌袋生產能力每天達到了6000袋。華億生態菌業公司引進了靈芝、滑子菇、高溫平菇等珍稀食用菌進行示范種植,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填補了天水地區種植的空白。
通過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該區新型農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種植戶從中得到了實惠。蘆筍已在全區6個鄉鎮廣泛栽培,總面積達4600多畝,實現種植收入300多萬元。特種玉米在大門、汪川、平南三個鄉鎮推廣種植1000畝,每畝可收鮮玉米棒3500多個,種植農戶直接獲得經濟效益100多萬元。據了解,該項目完成后,將直接帶動全區16個鄉鎮、320個重點村、11000多戶種植戶戶均增收66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70多元。
(于小群 石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