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果品市場 帶動果農致富
——記藉口鎮果品經紀人裴仲林
在秦州區藉河川道地區提起裴仲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普通的農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名聲?就是由于在他的影響下,在藉口鎮活躍著一批能夠向廣大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技術服務的藉口鎮果品經紀人隊伍,推進了當地林果產業的發展,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裴仲林的倡導下,經紀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立了藉口鎮果品產業技術協會。協會現有會員128人,分布于藉口、太京、中梁、關子等四個鄉鎮。協會自創建以來,建立了服務體系、科普教育培訓體系,聘請專家教授為常年技術顧問,提供科技信息,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成為協會的技術后盾;提供產前市場信息、產中技術指導和產后組織銷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術全程服務體系,服務范圍也由最初的四十鋪一個村發展到四個鄉鎮的80多個村,逐步走出了一條“農戶+基地+經銷”的果品產業化發展路子。尤其是自2004年裴仲林被聘任為科技特派員以后,更是如魚得水。
裴仲林把加快科技成果應用,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果品產業技術協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科技培訓中,他多方聯系市果農協會、市果樹研究所等單位,開展栽培技術培訓、舉辦專家講座等,有力地提高了果農的科技素質,累計培訓果農達2萬多人次。在實用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中,裴仲林與山東煙臺等地的科技專家及有關單位聯系,先后引進果樹優質新品種68個,組織果農進行先進技術的試驗運用,保證了果樹高產,優質穩產。同時,裴仲林還大面積推廣果園套種等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由原來的一種一收變為多種多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了果園的優質化、高效化。在藉口鎮四十鋪村建起的1300畝優質果園示范基地,被市科協列入“601科普示范基地”,被省科協命名為“甘肅省科普示范基地”,協會也被評為“甘肅省十佳農技協”。
談及由經紀人組織成立協會時,裴仲林介紹說:“為了加大果品銷售力度,帶動農民致富,我在產前、產中服務的基礎上,又在產后服務上大做文章,既‘開方’又‘賣藥’,跨區跨鄉服務。”在裴仲林的帶領下,協會組織起了一支由13人組成的果品經紀人隊伍,解決了果農的后顧之憂。每年經銷各種果品500多萬公斤,遠銷廣州、青海、新疆等地,年創收達400多萬元。去年以來,裴仲林還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廣泛和全國各地果商聯系,簽訂了大量的果品供銷合同,獲得總收益380多萬元。協會在代收代銷經營中也采取收取服務費的辦法,獲得了13萬元的服務收入,初步實現了利益共享的“雙贏”目的。裴仲林還說:“去年區科技局給協會購置了全套電腦信息設施,進入了‘秦州區科技信息網’,大量的新技術、新成果通過網絡得到推廣,今后協會在增加果農收入中,將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