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 關注民生 維護穩定
秦州區從八個方面著力構建和諧秦州
秦州區新一屆政府立足實際,準確審視、把握區情,確定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大力發展城鄉發展經濟,進一步關注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著力構建和諧秦州。
目前,秦州區處于夯實基礎、優化環境、突出特色、提升優勢、加快發展的階段,該區從實際出發,開拓創新,務實工作,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為構建和諧秦州邁出堅實的步伐。
一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著力打造一批特色產業板塊,力爭果品面積達到20萬畝、大蒜5萬畝、中藥材4萬畝、無公害蔬菜6萬畝,建設規模養殖小區40個,新建10個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實施40個整村推進項目,穩定解決4.35萬人的溫飽問題;新建勞務輸出基地60個,總數達到194個,確保年勞務輸出達10萬人次以上;解決農村1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村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40%以上;完成各類造林37.5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5個百分點。
二是提升工業經濟整體實力。繼續深入實施“123”工程,力爭完成企業技改60項,完成投資7.5億元,提高區域內工業經濟的整體實力;進一步加快東十里工業示范區入駐項目的建設進度,實現12個入駐項目的達產達標;加快西十里、暖和灣工業片區的規劃建設,啟動電子科技工業園區建設。
三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鞏固提升民主路、大眾路、步行街和中心廣場周邊區域的商貿物流優勢,打造物流中心圈;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16個農家店、420個村級店和122個村級商務信息站;精心打造和營銷“羲皇故里、秦州古韻、隴上江南”為主的旅游品牌,爭創4A級景點2處、3A級景點3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多層次、寬領域、快速度發展,力爭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區經濟的比重達到60%以上。
四是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到“十一五”末,建成區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實施好天水博物館、青少年游樂健身中心等提升城市形象的項目;實施好藉河南片集中供熱、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等完善城市功能的項目;突出抓好皂郊、平南等4鎮的基礎配套建設、綜合開發和綜合試點改革,實施太京、娘娘壩等5鎮的“四個一”工程建設,啟動實施6個鄉的城鎮規劃建設。
五是強化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緊抓東南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加快招商引資,借力發展;激活民間投資,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投資者來投資興業;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緊調研論證,年新增儲備項目100個以上。
六是注重統籌協調發展,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完成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項,推廣新技術、新成果40項,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10個百分點;啟動實施名校工程,集中力量創建省級示范校1所、市級示范校8所,農村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70%以上,全面消除新增D級危房,逐步消除C級危房;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衛生醫療體系;加強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建成2個鄉鎮文化中心、10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和40個農村文化室、農村書屋;深入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七是高度重視和解決好民生問題。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全面消除零就業家庭;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使社會保險覆蓋面達到100%;做好城市低保工作,落實“五保戶”供養政策;加快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每年建設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40戶廉租房,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八是確保社會安定有序。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進“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進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完成公安指揮中心、16鄉鎮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6個基層法庭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載體,創新方式,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秦州區委宣傳部 裴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