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102/2006101912473155614.jpg)
10月17日晚,一場不期而至的秋雨飄落秦州,翌日清晨,空氣中徒增了許多涼意。踩著泥濘的田埂,和著清新的空氣,區委常委、副區長王小林,副區長方寶華帶領各鄉鎮及區直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觀摩了皂郊、大門、汪川、天水、太京、西口六鄉鎮的農業產業,聽取了當地主要領導及產業點上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在聽完相關情況匯報后,王小林副區長詳細察看了各產業基地產業的長勢,詳細詢問了當前產業發展的現狀及銷售情況。
![](/Files102/2006101912405314375.jpg)
圖為秦州區委常委、副區長王小林(中),左二為副區長方寶華
當晚,召開了農業產業發展工作總結會議。 王小林副區長簡要回顧了前九個月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1至9月份實現農業總產值5.72億元,同比增長11.37%,其中農業產值4.87億元,同比增長13.6%;林果業產值958.8萬元,同比增長1.5%,畜牧業產值5863.71萬元。糧食總產14.58萬噸。一是圍繞新農村建設,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目前,全區食用菌生產大棚208座,菌床面積8.2萬m2,受市場需求影響,效益高于往年,大門鄉茍和平200m2的大棚,一茬收入5400元,純收入3000元,藉口鎮席瑞倉的600m2大棚,一茬收入6000元以上,食用菌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較高。移栽蘆筍1807畝,累計面積3000多畝,部分鄉鎮蘆筍今年開始采筍,效益較好。成功引進試驗、示范種植洋薊50畝。種植中藥材2.53萬畝。新建了太京鎮果蔬貯藏保鮮、藉口鎮四十鋪果蔬市場、秦嶺鄉百草園科技有限公司、藉口鎮元雄中藥材加工有限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新建、擴建了天水瀛池果蔬批發市場、關子中藥材產地批發市場,藉口、太京果品批發市場、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區完成流域綜合治理面積47.96平方公里,齊壽鐵佛村、柳溝村,太京鎮廟子、大草坪村,娘娘壩柳林村等4處單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完工,解決了3鄉鎮5村1094戶50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退耕還林、配套荒山造林、三北四期、天保工程、中德合作造林共計16萬多畝。 扶貧開發實施了中梁鄉董家灣村等7鄉鎮8村整村推進項目。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起步良好,示范村、推進村工作進展順利。按照城郊型、河谷川道型和淺山干旱山區型三個類型,確定了40個示范村、160個重點推進村、8個市級示范村。初步探索出了孫集村能人帶動型、窩駝村民族特色型、暖和灣村商貿流通型、下寨子村循環經濟型、東十里村城郊服務型、廟坪村生態文明型、西溝村產業支撐型、中靈村產業帶動型等8種新農村建設模式。四是鄉鎮職能轉變工作成效顯著。實現了“四個優化,四個轉變”,即優化機構,對口低效型向為民實效型轉變;優化干部,萬能平庸型向專業能人型轉變;優化只能,管理索取型向服務給予型轉變;優化機制,感性人治型向科學法治型轉變。
![](/Files102/200610191247317523.jpg)
同時, 王小林副區長就下一階段要著力抓好的幾項重點工作做了安排:
㈠ 樹立集中精力抓項目、辦大點的意識。要進一步增強項目意識,及早做好項目的銜接和爭取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安排,理順各方關系,盡快確定基礎較好的區域,整合林業、水利、扶貧、農牧、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類項目,盡可能拼盤項目資金,真正建成農、田、林、水、路綜合配套,產業特色鮮明的規模區域,提高綜合效益,擴大輻射功能。
㈡ 繼續堅持區委、區政府確定的“擴大、延伸、推廣、提高”八字方針。這八字方針是區委、區政府總結近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要繼續以市場的手段,工業的理念,安全無公害的導向,標準化、信息化和生態化的觀點,做大做強做優做精五條產業帶和十大版塊優勢產業、十大龍頭企業群,啟動實施農業六大體系建設,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㈢ 加快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步伐。要借鑒藉口、太京、關子等鄉鎮發展果品、蔬菜、中藥材產地批發市場的經驗,立足本鄉鎮交通、資源、優勢產業實際,多渠道籌措資金,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
![](/Files102/2006101912450978616.jpg)
圖為蘆筍產業基地
㈣ 加大農產品貯藏、保鮮、運銷企業的建設力度。要充分發揮地方致富能人的帶頭作用,在政策、征地、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鼓勵引導他們投資建設農產品貯藏、保鮮、運銷企業。
㈤抓好林果、蔬菜、畜牧等傳統產業的鞏固、提升工作。林果產業要在規模建園、建高質量、高品質果園方面做工作;蔬菜產業要抓實,抓出區域特色,抓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抓出效益;畜牧業要抓好規模肉羊、規模肉牛養殖,在抓好常規性工作的同時,抓出第二個、第三個澳牛公司。
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示范推廣步伐。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鼓勵農業技術人員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注重食用菌、蘆筍、特種玉米、西班牙辣椒、中藥材等新興產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抓緊抓好小麥、玉米、洋芋等糧食作物的新品種引進,提高優良品種普及率。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龍頭企業更要重視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
㈦ 加強農產品品牌認證。近幾年全區共注冊、認證農產品14個。要通過市場策劃、產品包裝、宣傳推介,著力打造農產品的強勢品牌有新的舉措、取得新突破。重點抓好中韭菜、蘆筍、西班牙辣椒、葵花、牡丹胡蘿卜等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和品牌認證,通過打造優勢產業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㈧ 堅定信心,齊心協力,繼續加快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從現在開始,要加強力量,靠實責任,進一步做好完善工作。食用菌通過大家觀摩,效益是比較好的,只要我們慎選建棚模式,認真掌握技術,組織能人、明白人參與生產,加大營銷力度。企業要認真與基地密切聯合,這一產業一定能走出低谷,健康發展。特種玉米要用錯期播種解決好串粉問題。洋薊試種要有結果,現在要做好合同的提前簽定、種植面積的落實,作務技術的提前培訓和部門加強服務,鄉鎮要認真嚴慎、扎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