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9/BeyondPic/2020-5/20/200520143583692b8e8d71ffc7.jpg)
“光伏扶貧就像是我們家的錢袋子,每年給我?guī)硪还P可觀的收入。我真想找個繩子把太陽拴起來,叫它永不落山!”5月18日,筆者隨國網(wǎng)天水供電公司清水公司工作人員檢查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行情況時,家住白駝鎮(zhèn)高峰村村民汪明生談起光伏扶貧,發(fā)出由衷的贊美。
天水市清水縣是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地,是古絲綢之路重鎮(zhèn)。因地理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受限,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人均收入較低,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2018年,國家能源局作為定點幫扶單位,啟動清水縣“十三五”村級光伏定點扶貧重大項目,項目總裝機50.042兆瓦,投資3.05億元,在清水縣白駝鎮(zhèn)永安村、高峰村、山灣村和松樹鎮(zhèn)時家村建起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fā)電板,于2019年8月31日并網(wǎng)投運。并網(wǎng)至今,月發(fā)電量最高達到650萬千瓦時,年均產值3317萬元,121個貧困村每年年均實現(xiàn)村集體收益2-5萬元,為9089戶貧困戶帶來了長期、穩(wěn)定的增收。
![](/Files259/BeyondPic/2020-5/20/20052014358bbceb59aa992ea4.jpg)
并網(wǎng)快、精核算,保障項目實施順利
在村民穩(wěn)定可觀的收益背后,是國家電網(wǎng)人披星戴月,加班加點搶趕工期的不懈奮斗。
國家能源局計劃趕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將48.8兆瓦村級光電、白駝60兆瓦風電同步打捆送出,留給天水供電公司配套電網(wǎng)建設工程工期僅有90天。從110千伏白駝風電場升壓站送電至330千伏綿諸變電站,需要新建11.82千米輸電線路,架設30基桿塔。工程至少包含前期手續(xù)、勘察設計、施工建設、竣工接入等4個環(huán)節(jié),工期縮短90天,意味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全速疾奔,更要打破常規(guī)。
“建設期間,施工點處于山區(qū),運輸車、吊車等都無法抵達作業(yè)現(xiàn)場,只好租用老鄉(xiāng)的驢車甚者人力肩抗運送電力物資,陰雨天氣失去的工期,也堅決在天晴時搶回來。”全程參與了工程建設的清水縣供電公司副經(jīng)理支瑞峰介紹。
工程建設中,天水供電公司堅持每日工程量“日清日結”,各工序間“接力”跑趕,基礎澆筑至40%,鐵塔組立開始;鐵塔組立完成50%,導線展放開始。施工高峰期,緊急增加2倍以上施工力量沖鋒作戰(zhàn)。6月20日,線路工程消缺及竣工驗收一次性完成,比國家能源局確定的時限提前了10天。
“并網(wǎng)投入的那一天深夜,我親眼見證了國家電網(wǎng)的60多號人堅守在現(xiàn)場,在揚起的塵土中吃泡面的場景,真的很震撼。”光伏項目負責人施文浩心有所感的說。
并網(wǎng)成功后,光伏電站產生的收益國網(wǎng)天水供電公司每月準時劃撥到90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卡通”,確保了貧困戶月月有分紅,長期有保障。
![](/Files259/BeyondPic/2020-5/20/2005201435a44375b442bb639a.jpg)
“鐵桿莊稼”重燃脫貧信心
在千余畝錯落有致的深藍色光伏板間隔間,松樹鎮(zhèn)下曹村曹兔祥老人埋頭認真鋤草,“拾掇”著自己“承包”的一畝三分田。曹兔祥是當?shù)氐牧羰乩先耍蟽煽谀挲g都六十多歲了,還要撫養(yǎng)兩個孫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隨著村級光伏電站的建起,反復生長的雜草也為電站正常運轉帶來隱患。
“我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沒有技術,做小工也沒人愿意要,捉鐮割草對莊稼人來說沒有什么難的,那就是我們的本份,在一聽到光伏電站需要割草人時,我就趕緊報了名”。
割草工作只需要保持光伏電站整體清潔無草即可,工作時間根據(jù)村民自己情況靈活安排。老人干完農活的間隙去光伏電站割草,從去年11月份到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領到6000元的工資,加上每年3650余元的光伏發(fā)電分紅,除了老兩口必要的生活支出,每年還有存余。
在曹兔祥口中,光伏電站簡直是“鐵桿莊稼”。他盤算著過幾天再買幾只羊,割草的時候順便放放羊,小羊兒長大了又給他們家?guī)硪还P收入。憧憬著往后的美好生活,老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身旁這些亮晶晶的光伏板。
![](/Files259/BeyondPic/2020-5/20/2005201435d39fa9bee3aa818a.jpg)
公益崗位激活群眾內生動力
正午時分路過時家村,三、五個村民聚集在村委會院子里忙著制作圍欄,準備給村口的小花園筑一道保護屏障。另一邊,村委會的喇叭里村主任布置著明天栽樹的任務。
據(jù)光伏項目負責人施文浩介紹,每年除了分給貧困戶的光伏分紅,還給每個村子發(fā)放1萬元,由村委會保管,通過公益性崗位、獎勵補助等形式發(fā)放到貧困戶手里。
“現(xiàn)在村里的環(huán)境這么優(yōu)美干凈,主要得益于光伏公益崗位的設置。以前干這些活全憑人情,一次兩次賣人情還可以,時間長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活也分配不下去,只能帶著老婆孩子干,頭疼得很。”村黨支部書記時念祥介紹,自從有了光伏公益崗位,活一分配下去幾分鐘就被村民報名搶光,“有時候農閑了,村民會主動問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翻看村委會記錄,有環(huán)境衛(wèi)生員、道路保潔員、護林員等崗位設置,每個崗位也不是固定人員承擔,長期機動靈活變更,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哪一天哪個人干的什么活當天兌現(xiàn)的金額是多少,每一筆賬目記錄得清清楚楚,不愿意參加公益勞動的貧困戶看見別人通過公共勞動能領到一筆可觀收入,“眼紅了”,也就動起來了。
村光伏公益崗位激發(fā)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精準幫助貧困戶通過自身勞動穩(wěn)定增收脫貧,又解決了鄉(xiāng)村居住環(huán)境衛(wèi)生,他們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迎風借光建設綠色能源基地,凝心聚力拓寬脫貧增收路子”,正如千畝光伏基地宣傳欄凝練出的致富精神,這一排排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光伏板將源源不斷的電流傳輸?shù)诫娋W(wǎng),帶領著清水縣貧困村走出了一條更有效、更持久的脫貧致富路。(通訊員:楊麗)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