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視線之外正是他的“戰場”
——記中航天水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械加工技術員李志鵬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時代賦予了我們特殊的使命,同時也要求我們必須有責任、勇擔當,伴隨著中航天水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改革發展,一批善于勤奮鉆研,敢于在困難面前沖鋒亮劍的青年人正在快速成長,強烈的責任心與緊迫的使命感,成為他們扎根崗位、潛心歷練,為航空事業奉獻青春的動力源泉,中航天水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加廠技術員李志鵬就是這群優秀青年中的一員。
2015年進入中航天水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的李志鵬是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入職之初,他和所有剛走出大學的年輕人一樣,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立志要以新的身份,新的起點來實現自我價值,放飛青春夢想,經過4年的磨礪,他不忘初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來,從初出茅廬的見習技術員快速成長為單位的技術中堅力量。在機加廠他被人喚作“拼命三郎”,只要接到任務,忘記吃飯,忘記休息、忘記時間的“三忘”狀態是我們李技術員的工作常態,平日里,在技術辦公室很難看到李志鵬,他喜歡和現場工人師傅打成一片,從他們身上學取所長,不斷充實自己。
從五一小長假開始,整整18天,“早八晚十的生產現場,李志鵬現場跟產,寸步不離,就連端午節當天也沒分出點時間回去陪陪妻子,原來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有人正忙的熱火朝天!李志鵬在2017年負責運九工裝裝配時積累的成熟經驗,成為這次跟產的最大助力。大框架焊接,難度大,任務重,眼看交付日期越來越緊張,光靠一個焊工很難按期完成,志鵬就充分發揮他這個焊接專業大學生的特長,在處理技術工作的同時,主動協助焊工開展焊接工作。工裝裝配伊始,為了更好地配合外協人員提高裝配效率,他趕在大家開工前,就先清理好各種零部件及標準件;現場跟產,為了及時處理需要返修的零件,他每天頻繁穿梭于機加與部裝廠房之間數十趟;面對緊張的周期,他倒排工作計劃,今日事今日畢的“拼命三郎”,已經沒有了下班的概念。
我在微信上看到大家說起志鵬好幾個晚上都加班到凌晨三點的對話,便問他“你就不累么?”,他想了半天,只告訴我:“任務第一吧!”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說啥好,就問他“有沒有那么一瞬間曾佩服自己的毅力?”他卻回我:“沒有,我更佩服那些外協裝配的人員,這次現場跟產,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學習到了很多關于工裝裝配的知識,對后續我們自己工裝研制與生產有很大的幫助”。
沒有驚天動地的創舉,沒有首屆一指的佳績,但這些質樸的行動和敦厚的話語卻能讓人回味深長,這就是眾多中航天水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普通黨員的寫照——勤勞樸實、甘于奉獻、堅忍不拔、銳意進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將“航空報國、航空強國”落實在工作中,融進了血脈里。(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