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浙商銀行普惠金融系列報道】
浙商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破解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充分”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此,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認為金融業應該主動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出金融解決方案,從以往主要為生產者服務轉向更多地為消費者服務,從以往集中于東部、集中于大城市更多地向中西部和鄉村延伸。
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浙商銀行運用新金融工具,打造個人財富管家銀行,以踐行普惠版財富管理服務,破解需求結構的“不平衡不充分”。
習近平表示,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不平衡不充分具體體現在什么方面?殷劍峰解讀十九大報告時認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需求結構看,表現為消費相對于投資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國的消費率只有52%左右的水平,導致我國消費率偏低其中一個突出的因素就是在我國國民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中,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居民收入占比較低。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表現在區域和城鄉的差異上。”
分析人士認為,商業銀行為人民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使更多人均等地享受到金融服務和財富增值的收益,也是踐行普惠金融,促進發展平衡充分的途徑之一。據介紹,浙商銀行在把服務小微企業作為普惠金融重點的同時,結合自身特色,以“財市場”和“增金財富池”為核心打造“個人財富管家銀行”,為客戶提供全資產、全周期、全渠道的綜合金融服務。在滿足客戶理財收益性的同時保障流動性,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金融的客戶體驗痛點。
數據統計顯示,這一創新可以讓普惠金融惠及更廣闊的群體,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截至2017年6月末,浙商銀行服務了個人有效客戶數282.7萬戶,較年初增長34%,近年平均年增幅101%。個人理財產品累計銷售量1808.42億元,同比增長181.96%。其中支持隨取隨用的高收益余額理財產品“增金寶”推出后累計為客戶賺取收益近13億元。
“普惠金融需要服務的對象有很多,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的目的是為這些群體造血,但普惠金融更需要平衡好商業可持續與社會責任的關系。” 浙商銀行劉曉春行長如是認為。
在縮小區域差異上,浙商銀行今年3月發布的全新直銷銀行品牌“浙+銀行”應用“互聯網+”理念,除了監管規定的線下需要,APP支持全線上操作,彌補西部偏遠地區銀行網點較少的差距。“財市場”2016年1月上線以來,目前已支持浙商銀行代銷的所有理財產品轉讓。截至9月末,平臺上理財轉讓筆數達11.2萬筆。“增金財富池”可一站式實現理財、融資、增信,還可以入池浙商銀行代銷的理財、基金、信托等產品,首創“池化”概念從企業擴展到個人,目前余額已達2.7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的關鍵因素。傳統意義上,財富管理是高大上的,浙商銀行打造平民化的“個人財富管家”,既是普惠金融在零售端的實踐;也是解決當前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