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核地質213大隊地礦公司
“康縣曹家埡”找礦分隊工作側記
![](/Files241/BeyondPic/2014-7/4/14070408574f5cb29151b62d39.jpg)
(仔細觀察)
![](/Files241/BeyondPic/2014-7/4/140704085786263e3623c69dd4.jpg)
(現場考察)
![](/Files241/BeyondPic/2014-7/4/14070408570a3c29c030cb794d.jpg)
(布置工作)
![](/Files241/BeyondPic/2014-7/4/14070408578b375c2958eb9ea2.jpg)
(采集樣品)
六月下旬,適逢盛夏時節,工會主席李國彪一行,冒著炎炎烈日,攀山越嶺來到地礦公司“康縣曹家埡”找礦分隊,調研2014年度大隊勞動競賽和“安康杯”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的開展落實情況,并到施工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李國彪對項目分隊職工隊伍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分隊安全生產、業務技能學習、職工文體娛樂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項目分隊干部職工表示:將把大隊領導的關懷變成工作的動力,力爭按照設計要求,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以可靠的工作質量和找礦成果接受省國土資源廳的評審。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改進工作作風而提出的最響亮要求。而對于地質隊員來說,踏石必留印是工作的真實寫照。古有中醫的“望聞問切”,今有地質隊員踏遍千山萬水“尋石問石驗石”。地礦公司“康縣曹家埡”項目分隊在進行銅金多金屬礦預查野外工作中,就走過了踏石留印的足跡。
該項目是甘肅省礦產資源補償費地質勘查項目,依照地質設計,于2013年9月實施野外地質勘查工作。在大隊和地礦公司的領導下,該項目負責人萬維同志帶領十多名找礦人員,根據項目設計要求,精心組織地質、化探測量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等工作。他們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地質設計中涉及到的各項技術規范,做到施工中嚴格執行、施工中改進提高、施工中落實到位;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制定了相關的項目管理制度及辦法,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統一思想認識,充分調動了職工工作的積極性。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大隊領導及專家組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糾正和彌補。項目分隊內部也根據工作實際,多次開展自查自糾和崗位技術練兵活動,老同志的言傳身教,年輕技術人員虛心好學,使項目分隊的整體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地質工作質量是實現地質找礦成果突破的重要保證,是地質工作的生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分隊人人樹立“踏石留印”的工作理念,嚴格規范標準和大隊項目管理辦法,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措施,對各項工作進行自檢、互檢:分隊質量管理小組在工作的不同階段,對化探測量點位的布設、樣品采集的數量、樣品加工登記、記錄卡片等各項工作進行抽查監督,對實地嚴格檢查,對室內資料科學分析研究,并做好質量檢查記錄,確保各項工作質量“留印”達標,責任到人;在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地質勘查規范操作,加強資料整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以落實找礦成果和實現經濟效益為目標;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落實措施,建立分隊領導主抓,兼職安全員主管,職工密切配合的三級安全管理體系;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職工學習安全有關法律法規,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和操作規程,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確保人身安全。
盛夏時節的隴南,遠望青山綠水,霧罩蒼翠,但層巒疊嶂險峻的高山、陡峭的溝溝壑壑卻未能給地質隊員帶來多少涼意。潮濕伴隨著陣陣熱浪,露水與汗水交融,繁重的體力消耗,是對每個地質隊員的嚴峻考驗,他們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頑強的開展各種地質勘查……。隨著設計任務進入尾聲,辛勤的汗水和“踏石留印”的足跡換來了重要的地質成果認識:了解和基本掌握了區內地層、巖性、圍巖蝕變等地質特征;圈定了化探綜合異常暈4處,為今后工作提供了重點找礦靶區;在區內發現1處金礦化異常點和1條鐵礦化帶。
據已經取得的初步成果,目前項目分隊正實施槽探工程,進一步查證成礦因素,力爭實現找礦成果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