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6日,中國歷史上再普通不過的一天。
廈門,茅臺酒全國經銷商會議。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兼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的聲音堅定有力——“2008年茅臺集團銷售收入將首次超過100億元,提前實現百億元銷售收入的發展目標。” “這是茅臺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2008年末的某一天,一家報紙金融版面上有這樣一則消息:
“金融危機背景之下,茅臺報收于107元,仍居深滬兩市之首。”
“百元茅臺的出現,傳奇之外,成為一種經典標本。這意味著‘價值投資’成為中國股市投資最為核心的理念之一。”
3月25日,茅臺股份公司公布了2008年公司年報,年報業績靚麗非常:2008年,公司共生產茅臺酒及系列產品25077.96噸,同比增長24.06%;實現營業收入82.42億元,同比增長13.88%;營業利潤53.90億元,同比增長19.12%;實現凈利潤37.99億元,同比增長34.22%。每股收益更是達到了歷史新高4.03元,這讓貴州茅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蕭瑟背景之下,成為最為資本市場中耀眼的明星股。
公司領導層更是在這份堪稱市場信心基石的年報中表示,針對今后一段時期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趨勢和市場狀況,公司2009年計劃實現銷售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8%以上的增長!
為歷史負責
一次采訪中,茅臺集團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語氣鏗鏘:“可以自豪地說,從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九十幾年征程漫漫,國酒茅臺無愧于歷史。”
一、百億背后
茅臺實現百億是時代的企盼。
熟悉茅臺的人都知道,茅臺有“5年底限”——茅臺酒生產遵循天時,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九次加曲、七次取酒,高溫發酵,高溫出酒,再經儲藏、勾兌后方才面市。
這個時間是5年。似乎連時光也參與了釀酒。
望向時光的深處,在中國白酒的歷史上,茅臺承載了多少雙企盼的眼睛。
季克良曾經飽含深情地說:“我一聽到國酒兩個字,就感到肅然起敬。從茅臺品牌的發展軌跡上可以看出,茅臺酒史就是一部“‘國運興,國酒興,國酒茅臺與祖國共命運’的不斷求真務實的創業史”。
94年前。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臺以其品質成就彪炳史冊的傳奇。那時的茅臺已然初具世界品牌的雛形。
60年前,新中國成立。茅臺酒成為國宴用酒、國酒。其形象在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也代表著中國歷經百年屈辱后,以“自尊、自立、自強”決心而樹立的尊嚴。
10年前。1999年11月20日,股份制企業——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年前。2001年7月31日,茅臺發行股票,在滬上市。
6年前。2003年,茅臺酒產量終于突破1萬噸。實現了毛主席、周總理的遺愿。
2008年,茅臺酒產量突破2萬噸,提前兩年實現百億集團的目標。
在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中,貴州茅臺位列第363位,在全球飲料行業排名第9位,是中國飲料業唯一上榜企業。
回首90多年的發展軌跡,茅臺始終以其不凡見證著時代的變革、民族的振興。
簡言之:“國運昌,茅臺興。”
茅臺實現百億是時代的升華。
76歲的中國白酒權威于橋在一次采訪中提供了一組數據:2008年茅臺酒測出963種色譜峰,能夠定性的為873種——這就是茅臺的香氣成分的構成數量。
“要完全弄清楚茅臺,還早著呢。”他的結論。
茅臺一直堅持質量哲學,秉承傳統。醬香一脈,歷千年而未變。
古老的釀造工藝之外,創新與突破在茅臺不斷演繹與完善。
多年來,茅臺一直致力于釀造微生物體系的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合作,對茅臺大曲和茅臺酒醅中的微生物體系這一釀造茅臺酒的獨特資源進行研究,共分離鑒定出79種微生物,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白酒微生物菌種資源庫。
茅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利用自身擁有白酒行業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優勢,不斷應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先進實用技術來改造傳統工藝,用信息化促進工業化;使傳統工藝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不斷提高科技含量。
在中國經濟脈搏最強勁的資本市場,“茅臺”這兩個字不只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金字招牌,穩步攀上“百元股”高峰,在資本市場最活躍的2007年末,更是一舉跨過200元大關。而現在,經過一輪牛市洗禮之后,大盤最低跌至2000點以下,而茅臺的股價依然雄踞在百元之上,成為市場中孤獨的王者。
茅臺一直以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為發展目標,導入全球企業一致認同的美國“波標”卓越績效質量管理模式,實現了向當今世界一流企業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轉型。先后榮獲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和全國質量管理獎,意味著茅臺已跨入國際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先進企業行列。
現代科學技術、現代資金運作方式、現代管理營銷體系,是茅臺集團實現百億的保障,更是茅臺集團從傳統作坊式企業邁入大型現代化企業的升華。
二、百億之后
世上有兩種人,喝過茅臺酒的和沒喝過茅臺酒的。
從歷史望向未來,茅臺有六問。
站在“百億”的節點上,歷史又將賦予茅臺什么樣的“國酒”使命?在國際化大趨勢下,茅臺如何展開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如何保持茅臺增長的穩定性?如何穩步發展,將中國酒推向世界?如何更好地彰顯企業形象和國家形象?如何更好地承擔大型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所有茅臺人面臨并思索的命題。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的機會太多,以至于很難有中國的企業家專注于某個領域,并在該領域做出卓越的成績。”說這話的人是亞洲最好的戰略家、日本人大前研一。
“中國已經走出改革初期的淺灘階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選擇彼岸的到岸位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中國。
“茅臺酒增長很快,但是我認為市場越好越要保持冷靜。”袁仁國說。
季克良說:“世事如棋局局新。熱愛茅臺,這是對民族品牌負責,也是我們這輩人的榮幸。”
目前,茅臺酒已在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銷售布局。茅臺的發展與進步是中國民族品牌高速成長的代表,也是茅臺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茅臺就是這樣一個品牌:既是我國民族工業史上最早走出國門、最早獲得國際金獎的世界性品牌,又是近百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始終享有極高聲譽、始終代表中華民族釀酒藝術最高境界的中國自主品牌,其成長歷程,見證了中國傳統產業中的自主品牌跨入市場經濟后的成功蛻變,成功奏響了中國民族品牌的百年華章!
縱觀發達國家眾多品牌,之所以能行銷世界,無不與其國家綜合實力成正比。一個產品的品牌折射著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中國,已到了全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產品品牌的時代。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像貴州茅臺酒一樣為世界接受。而貴州茅臺,作為較早踏上世界之行的趕路人,將為同行和中國其他企業提供經驗和支持。
“我相信,前面90多年的茅臺僅僅是一個傳奇的序曲,更精彩的華章還在未來。茅臺的下一個10年一定和這個國家一樣,讓世人為之驕傲和喜悅。”季克良說。
“2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1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5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今后,中國的名片則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作為上市公司的貴州茅臺,我們想說:我們要把祖先留下的民族瑰寶發揚光大;對股東的回報更加豐厚;讓國際社會通過茅臺,對中國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文化更加敬仰。”袁仁國說。
據說,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上畫有一家酒店,店門前懸掛一幅酒旗。酒旗上還有一句廣告詞——“野花鉆地出,寸酒透瓶香。”
一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聞到那縷酒香穿越時空而來。香的不僅是酒本身。更是歷史。
有人說,用時光釀酒,一直是中國酒的真諦。
茅臺亦堅定地傳承這一真諦,并將其發揚。將時光裝入酒瓶,封存醞釀。數年之后打開,時光的芳香四溢。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身為茅臺人,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把茅臺酒做大做強,把民族品牌發揚光大。”袁仁國感慨道。
為社會負責
許多參與茅臺企業體制轉型的人還記得,早在10年前,茅臺的改制方案中,就有“企業社會責任”這一理念。在當時,這個提法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尚屬陌生詞。
一、為了人類放心地飲酒
2008年初,“三鹿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頻頻拷問社會誠信。
三鹿事件敲響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警鐘。
面對2008年的食品安全風暴,茅臺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檢測,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嚴格按照“食品安全體系”的要求,重點加強了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和控制,編制了《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一覽表》,提出108項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了有效控制和預防。
“迄今為止,在整個國內釀酒食品企業中,唯一只有國酒茅臺同時擁有國家頒發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三項認證。此外,茅臺還榮獲2007至2008年度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獎,2008年度最佳誠信企業。”
針對行業與市場普遍缺失“人文關懷意識”、“商業誠信意識”、“尊重規律意識”、“遵守秩序意識”和“系統職業精神”的現實,茅臺組織全國茅臺酒經銷商集體宣誓,向社會和消費者公開承諾“恪守經營誠信,不賣假酒;假一罰十”,將茅臺的商業誠信道德資本積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如一陣清風,吹過喧囂和浮躁。
2008年3月,由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等共同主辦的“2008年3·15食品安全消費論壇暨中國名優食品形象展”在京舉行。貴州茅臺等10家企業被授予“中國制造”名優企業的稱號。
40多家名優企業聯合向全球消費者發表了《為北京奧運會奉獻優質服務的3·15宣言》,他們莊嚴承諾:把消費者、客戶的切身感受與評價作為最終衡量標準,引領中國式服務趕超世界標準,為全球消費者竭誠服務,奉獻愛心,美化生活。希望和中國的優秀企業一起把握機遇,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制造”的安全和高品質,樹立“中國品牌”的國際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