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裝備制造業系列報道之七
七四五二:架起農民致富的橋梁
本報記者楊景
2006年,七四五二工廠生產的山地拖拉機被市政府授予“十五”期間全市唯一的新產品開發特別獎。這一產品的問世,不僅徹底改變了“二人抬杠”、“二牛抬杠”等傳統落后的耕作方式,而且還填補了山地農業機械的空白,使山區農村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2004年,七四五二工廠就開始涉足山地拖拉機的生產制造,當年9月第一臺樣機就成功下線,同時通過了甘肅省《農業機械新產品鑒定》和《農業產品推廣鑒定》。此后,該山地拖拉機的影響力和美譽度越來越大,2005年進入《2006—2008國家支持推廣農業機械產品目錄》,2006年享受甘肅省農機具購置補貼,今年起享受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同時,山地拖拉機的產業化發展已于去年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靈活便捷的耕作,質量過硬的產品,使得該山地拖拉機的市場之路越走越寬。據七四五二工廠負責人介紹,目前FLN一6山地拖拉機已進入了甘肅、陜西、四川、青海、寧夏、山西等6省的政府補貼目錄。系列產品研發生產不斷,從原來的6馬力已提升到了8馬力和10馬力,從而適應了不同地區的土質耕作需求。七四五二工廠廠長曹念民告訴記者:“山地拖拉機已在工廠三大主營業務中占到了50%,成為七四五二的拳頭產品,產品拓展領域十分廣闊。除了滿足山地耕作需要外,還可以作為農業動力,為運輸、開溝、噴藥、水泵提灌服務,產業鏈已延伸到了挖掘機、除耕機、播種機等。”
除了前景廣闊的國際市場,該廠在國內還有著極其巨大的市場。“目前在全國小型拖拉機100一150萬臺的市場需求中,山地拖拉機還是一個空白,年需求量約10萬臺,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七四五二工廠副廠長朱魏紅告訴記者,“在全國總耕地面積中,坡度在16—25度之間的山坡地和丘陵地所占的面積就占到了四分之一。而目前我國農業機械以大中型機械為主,適應山區,宜于操作的農業機械依然很少,還不能滿足坡度較大的農田作業。傳統的畜力、人力耕作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生產經濟成本高等因素注定山地拖拉機將有著無限廣闊的市場需求。”麥積區呂家村農民呂芳軍接受記者采訪時高興地說:“以前我用牲口耕一早上也就1畝地,用這鐵家伙一早上耕4畝地輕輕松松,自家的地只需一個早晨就耕完了,還可以有時間給其他人家耕地。我當年除收回購機成本外,這一二年還靠它打工掙了一些錢哩!”
作為我市裝備制造業中的后起之秀,曹念民信心十足地談到,他們廠山地拖拉機的生產能力從去年的不足500臺發展壯大到了目前的1100臺,估計年底生產將達到1500臺,明年生產要達到5000臺,此后逐年翻番。他們還將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系列產品,從而實現多品種、多功能、多元化的農業機械的生產制造,爭取到2010年建成天水農業機械裝備生產基地,使天水成為西部有影響力的農機裝備制造聚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