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平在慶陽市調研時強調
強化生態工程建設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甘肅日報慶陽訊(記者白德斌)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近日在慶陽市西峰區調研生態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生態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子,努力實現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慶陽市區位于董志塬的核心區域。多年來,董志塬在雨水的沖刷與侵蝕下,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為加強董志塬的生態保護與建設,慶陽市西峰區啟動實施了雨洪集蓄保塬生態項目,把城市的雨水收集、儲存、調配與農業、水保、環衛、城市綠化、人文景觀等相結合,力求實現雨洪集蓄、固溝保塬、循環利用、改善生態、美化環境的目的和效果。
在雨洪集蓄保塬生態項目建設現場,劉偉平實地察看了工程進展情況,詳細詢問了雨洪集蓄、防止滲漏等關鍵性問題。劉偉平指出,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問題更加突出和緊迫。要切實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保持清醒的認識,切實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科學、更加系統地抓好生態與保護工作。要抓好重點區域和關鍵領域的生態保護和治理,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扎實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著力優化生態環境。特別是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對生態保護治理項目的關鍵性技術必須進行充分論證,借助科研機構的專業力量,開展實地研究,提出最優的設計、建設方案,并實施動態監測,確保項目能夠順利建成,并且長期發揮效益。要創新思路,用足用好政策,將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調動社會各方面投身生態保護和建設的積極性,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統一。
近兩年,慶陽市城市建設迅速推進,主城區由過去的不到10平方公里增加到30多平方公里,由此帶來15個城郊村失地或半失地。為確保群眾失地不失居、不失業、不減收,采取政府協調引導、群眾自愿入股、合作社引領創辦的方式,黃官寨村探索建成了融農業生產、加工銷售、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城郊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
劉偉平來到黃官寨村天富億現代生態農業文化體驗園,看規劃、聽介紹、問效益、談發展,對這一發展模式給予了肯定,希望慶陽市不斷積累經驗,繼續圍繞城市需求,建設集生產、銷售、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城郊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群眾失地不失居、不失業、不減收。
劉偉平強調,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市情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不斷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培育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生態、循環、可持續的現代農業。要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園區的科技示范和帶動作用,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要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盡快使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增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省政府秘書長張生楨一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