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理念引領 高科技投入推動
“3341”項目工程牽引慶陽經濟轉型升級
先朝陽
位于鎮原縣的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是慶陽市招商引資建辦的西北地區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產業鏈條最完整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按照“科技引領、種養結合、轉化延伸、鏈條發展”的思路,現已完成投資12億元,建設的一期工程“3600萬只肉雞全產業鏈項目”,構建起了“良種繁育、規模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分割、轉化利用、市場銷售”完整閉合全產業鏈的耦合樣板,形成了企業外部大循環和企業內部小循環的發展模式。
中盛現代畜牧業生產加工項目的落戶投產,只是慶陽市堅持高科技引領、高品質培育、高效益發展,著力構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特色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轉型提質、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典型。
今年以來,慶陽市按照省委、省政府“3341”項目工程的總體部署,以新常態的理念高點定位抓項目,以超常規的舉措高效推進抓建設,實現了項目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促進了穩中求進與轉型升級的“雙突破”。截至8月底,全市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2131個。50億元以上項目6個,10億元以上項目19個,億元以上項目112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1億元,同比增長22.8%,拉動經濟增長3.6個百分點。
“省委‘3341’項目戰略,從制度的頂層設計上為慶陽高起點謀劃項目勾畫了鮮明導向,從國家的戰略層面上為我們爭取、建設項目搭建了廣闊平臺。”副省長、慶陽市委書記夏紅民如是說。
今天的項目數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慶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欒克軍告訴記者:“‘3341’項目工程,是省委審視發展大勢、順應人民期盼、推動富民興隴的重大戰略部署,著眼于國家政策與省情實際高度耦合,抓住了穩增長、調結構的重點和關鍵,搭建了夯基礎、惠民生的平臺和支撐,我們以‘3341’項目工程牽引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富民興市,優化項目結構,突出高新引領,力求以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推動發展,造福百姓。
在項目的實施上,慶陽市搶抓省上經濟、文化、生態三大戰略平臺建設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實施的重大機遇,實行政策引導、專家咨詢、實地調研“三位一體”的項目論證謀劃機制,成立了前期策劃、產業研究、銜接報批3個專業小組,從項目的謀劃、設計到爭引、建設全過程高點起步、高效推進,論證儲備各類項目2038個,總投資規模達2686.5億元。
緊盯國家戰略導向爭取項目,搶抓國家支持西部地區、貧困地區發展和擴大投資的政策機遇,對蘊含的政策、項目進行研究、延伸、挖掘,積極銜接、全力爭取產業類、基礎類、民生類重大項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省直部門的傾力幫助下,事關慶陽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隴東能源基地開發規劃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復;貫通慶陽南北、群眾期盼已久的銀西鐵路、甜羅高速等重大項目有望四季度開工;與江蘇、江西就合作開發煤炭資源、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達成初步協議。
嚴格落實責任建設項目,按照項目工作“五項制度”的要求,嚴格落實重點項目“三個一”包抓責任制,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盯在工地辦手續,跟蹤項目辦手續,全力趕超進度。“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建設、新能源開發、天富億城郊村土地流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等一批高科技引領的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堅持外向型戰略取向招引項目,更加注重引“新”、引“高”、引“強”,創新運用“五個招商模式”,利用節會平臺,實施精準招商,積極引進全國多家商會、多戶知名企業考察洽談落實合作項目,著力打造投資放心、發展舒心、收獲開心的“三心”環境,實現了項目落地率和資金到位率的同步提升。前8個月,實施招商引資項目233個,到位資金414.7億元,同比增長34.5%。
在富民產業項目建設上,慶陽市以雙聯行動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為載體,以農民“五變”為核心的特色產業培育和以交通為牽引的基礎設施建設“兩大攻堅戰”為抓手,夯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基礎支撐。
位于西峰區溫泉鄉的天富億城郊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是由黃官寨村溝畎組失地農民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通過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實行專業公司或經營大戶承包,提高土地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生產水平,這是我市農村綜合改革的一個縮影。經營過程中,采取政府服務、企業投資、群眾自愿、資金入股的形式,探索創辦的融農業生產、加工銷售、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城郊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這個項目占地400畝,規劃總投資5.3億元,安置失地農民1200多人,增加集體收入1500多萬元。先后建起了生態觀光、文化博覽、科技示范、加工展銷、農耕體驗、休閑娛樂、花卉栽培等七個板塊。項目的主要特點是突出了產業融合、文化引領、科技支撐、機制創新這一理念,推行土地集約化、生產工廠化、開發高效化的“三化模式”,促進現代農業與特色產業、科技示范與文化博覽、高新技術與觀光體驗、城郊產業與城市發展“四個融合”,通過項目實施,帶動實現了每畝耕地收入由500元變5萬元、失地農民變產業工人、溫飽型變富裕型的“三變”。
環縣木缽鎮高寨村群眾入股投資建辦的現代化畜牧養殖企業甘牧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項目,引進澳大利亞、烏拉圭荷斯坦優質奶牛1300多頭,據測算,這個項目可帶動本村農民收入增加到6500元以上。環縣組織實施的草畜產業“雙百雙萬”工程,目前完成投資4.9億元,發展養羊合作社36個、大戶7488個。
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方面,慶陽市秉持綠色、高效、融合、可持續四個開發的理念,探索出了兩條發展路徑:一條路徑是深度謀劃、科學設計千億級產業鏈式發展新模式。圍繞建設國家級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的戰略定位,以實施原油開采加工“雙千萬噸”工程為抓手,突出產業設計、區域布局、開發轉化和產業集群培育,加快推進千萬噸級大油田的增儲上產項目建設。按照原油就地加工的原則,推動石油化工由單一燃料型向燃料化工一體化的轉變,對下游產品采取乙烯、丙烯、苯、碳四等“4種模式”進行深度轉化,全力打造石油石化千億級產業鏈上的核心項目。另一條路徑是改革創新、著力構建地企深度融合發展新機制。以產業融合、基礎融合為核心,帶動地企深度融合發展,實行央企做主業、地企做輔業,組建了慶陽能源化工集團、交通投資集團、水務發展集團,搭建融合項目建設大平臺,拓展富民增收新途徑,開創了“慶陽長慶一家親、共同建設大油田、幸福富裕老區人”的互促共榮發展新局面。去年成立的慶陽能源化工集團前8個月實現稅收3800萬元、利潤1126萬元,帶動就業4380人,全年有望成為產值過30億元的大型地方企業。
煤炭礦井建設項目,是慶陽市建設煤炭生產轉化千億級產業鏈上的核心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劉園子90萬噸現代化礦井基本實現達標達產、產銷平衡。正在建設的6座,其中總投資120億元的核桃峪800萬噸礦井已完成投資74億元,實現“三井”貫通;總投資92億元的新莊800萬噸礦井已完成投資46億元;總投資15億元的甜水堡2號240萬噸礦井完成投資10億元。此外,慶陽市也同步推進了燃煤發電項目,作為煤炭轉化的核心項目正寧電廠,一期已完成土地征遷等前期工作;環縣電廠一期已上報國家能源局申辦“路條”。
由華電、華潤、大唐3家公司建設,總投資160億元的環縣百萬千瓦風電場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目前,環縣南湫20萬千瓦已建成發電,環縣毛井40萬千瓦開工建設,年底可并網發電。
慶陽市把“破瓶頸、夯基礎、強支撐”作為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首要任務,以交通建設為牽引,以城鎮建設為重點,以生態建設為支撐,強力推進重大基礎項目,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基礎支撐。今年實施的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如西峰至合水、西峰至鎮原2條二級公路,華池悅樂至慶城阜城、西峰董志至鎮原縣城2條三級公路。采用部頒四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累計建設交通扶貧路1624公里。小盤河、葫蘆河等4處水資源保障工程等30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以棚戶區改造為牽引,啟動實施城鎮建設項目143個,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以“再造一個子午嶺”和固溝保塬“兩大工程”為總抓手,利用宜林荒山培育苗林產業項目,總投資35億元,造林700萬畝,爭取“7年再造一個子午嶺”,采取農戶單干、大戶包干、入股合作、龍頭帶動等模式,去秋以來,完成苗林培育113萬畝,相當于過去5年的總和。固溝保塬生態工程,構建起了“塬面徑流調控、坡面生態治理、溝道水沙集蓄”三道防線。雨洪集蓄生態工程,必將發揮雨洪集蓄、固溝保塬、循環利用、改善生態、美化環境的重要作用。
在文化項目建設上,慶陽按照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部署,充分發掘豐富的文化資源,高品位謀劃、多元素提升,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著力建設特色文化大市。圍繞打造“全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和“西北著名紅色旅游小鎮”,全力實施南梁紅色景區建設項目,重點建設南梁革命歷史陳列館、“兩點一存”主題文化廣場,配套實施了接待服務、景區綠化等工程。總投資9500萬元的岐黃中醫藥養生文化產業項目,已建成博物館、中醫館、養生館,這個項目融傳承感受、教育訓練、精藥驗方、精神療養為一體,成為慶陽向外推介岐黃中醫藥文化、開展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正在實施的慶陽民俗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民俗文化核心區、岐黃文化體驗區、周祖文化體驗區、民俗文化接待區、民俗產業配套區、游樂場區“6大功能區”。建成后,將成為慶陽文化產業的“博覽園”。
項目驅動轉型,實干推動發展。慶陽市秉持“高端引領、創新驅動、抓實見效”的理念,強化速度和質量、經濟和民生“兩個統籌”,堅持經濟增速、發展質量“兩手抓兩手硬”,改革創新、轉型升級“雙推進雙發力”,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