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26/BeyondPic/2011-9/2/10898870_976440.jpg)
如今的西峰新區高樓林立,馬路寬闊,綠草如茵。近年來,該新區對每條新改建道路進行全面綠化,目前已建成面積達6600畝的城區生態林工程。本報記者 陳明哲
慶陽老區這片熱土,由于黃土地下埋藏著“難以計數”的能源財富,它正在成為一座冉冉升起的能源之都。
從省委、省政府把慶陽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作為區域發展戰略中“兩翼齊飛”的重要一翼,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快隴東煤炭、油氣資源開發步伐,積極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構建以慶陽、平涼為中心,輻射天水、隴南的傳統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慶陽市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戰略由全省區域發展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資源潛力巨大
“慶陽的自然資源資產折現相當于4420萬億元,也就是說,260萬慶陽人民每個人平均擁有價值17億元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研究員直觀的算法。董樹文是在2010年“兩院院士慶陽老區行”暨加快國家級區域能源中心建設高峰論壇上做這番表述的。
而據慶陽市的資料顯示,如果按照土地面積算,慶陽每平方米土地之下含油氣120公斤、含煤8噸,具備建設千萬噸大油田、億噸級大煤田和千萬千瓦級裝機容量煤電基地的資源條件。
慶陽市境內煤炭預測儲量達2360億噸,分布在全市1.98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占全省預測儲量的96.4%,其中千米以上淺層資源量達190億噸。與全國各大煤田相比,慶陽煤炭預測儲量是開灤煤礦的17倍、兗州煤礦的64倍,大體相當于50個大同礦區、100多個撫順礦區。
天然氣(主要是煤層氣)預測儲量1.3588億立方米,分別占長慶油田、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儲量的12.7%和13.6%。
慶陽境內油氣總資源量40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41%;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6.2億噸,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和主產區,在全國大油田中占有重要位置。
長慶油田30多年來,在慶陽市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勘探開發油氣資源,預測石油天然氣資源量增到32.47億噸,占長慶油田公司石油儲量的33%。其中,西峰油田是本世紀初慶陽中生界中國石油勘探的新發現,也是長慶油田公司繼安塞、靖安油田之后發現的第三個探明儲量超億噸的整裝大油田。
2009年,長慶油田油氣當量突破3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二大油氣田。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們在漫長的40余年中艱苦創業。據介紹,從1950年開始,中石油、地質部先后進駐鄂爾多斯盆地,然而直到1969年仍然無所收獲,后在地質部部長李四光指導下,在慶陽首先取得突破,隨后由玉門油田、四川油田、江漢油田組成的數萬石油大軍,陸續開進慶陽,拉開了慶陽地區的石油大會戰。
之后,人們提起慶陽,除了革命老區外,最重要的標志就是石油。現在進入人們視野的除了石油,當然還有煤炭、天然氣。在這片孕育了周文化的地方,它們一起支撐起了慶陽的未來。
而在去年的那場高峰論壇上,很多院士樂觀地認為,慶陽的地質勘探程度仍然不夠,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基地建設取得突破
“十一五”是慶陽市優勢資源開發快速推進、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時期。這期間,慶陽煤炭資源大開發序幕全面拉開。完成了正寧南、寧縣南、寧縣中、環縣沙井子、環縣沙井子西、環縣甜水堡等煤田地質勘探,開展合水南至寧縣北和正寧羅川東等礦區地質普查和詳查,探明儲量124億噸。寧正礦區總體規劃、沙井子礦區總體規劃已獲批復,甜水堡礦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審查,已批復礦區總規模達到3360萬噸。
華能甘肅公司、華能天竣公司、中國華電煤業公司、中國鋁業公司、甘肅能源集團等大型央企和省屬企業已進駐開發建設大型礦區,開工建設核桃峪800萬噸/年、劉園子90萬噸/年礦井;新莊800萬噸/年和馬福川500萬噸/年礦井已獲得國家批準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和諧模范油區”創建工作在全國創造了經驗。目前,長慶油田以每年投資60億元建成100萬噸原油生產能力的速度,加快推進千萬噸原油生產基地建設,預計到2012年建成500萬噸,2015年達到1000萬噸生產能力。中油慶陽石化300萬噸煉油一體化搬遷改造項目建成投運,5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工程前期論證已經啟動。
今年以來,“和諧模范油區”創建活動深入推進,石油產量和煉量大幅提升,上半年原油產量224.2萬噸,增長29.4%;原油加工量175.05萬噸,增長150%。煤炭地質普查、詳查、精查全面展開,完成鉆孔150眼。核桃峪、新莊和劉園子等礦井建設進展順利,馬福川礦井、華電集團環縣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工業集中區“七通一平”建設力度加大,新入駐企業31戶。
向國家能源中心挺進
近年來,“慶陽”二字頻頻出現在國家與地方各級規劃中。據了解,2006年,隴東石油化工基地建設首次列入甘肅省“十一五”規劃;2007年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列為西部地區能源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2007年,省上把慶陽定位成“建成甘肅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2008年,省上更是提出“將慶陽建成國家級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最具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同年,國家將慶陽市整體納入鄂爾多斯盆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范圍。
向國家級區域能源中心挺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2010年國辦29號文件。這個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打造隴東、河西兩大能源基地”。此舉極大地鼓勵了慶陽市以能源開發為中心,在工業強市上謀求更大跨越的信心。
據介紹,按照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我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的目標定位,慶陽市計劃到“十二五”末原油產量達到1000萬噸,原油煉量達到500萬噸;原煤產量達到6000萬噸,煤電裝機容量達到1220萬千瓦;天然氣產量達到10億立方米。屆時,慶陽將超過大慶成為中國產量最高的巨型油氣田。“十二五”時期,慶陽將圍繞建設區域能源中心,深度鏈式開發優勢資源,實現煤轉電、煤電轉先進高載能工業、煤油氣轉精細化工產品三個轉變和循環發展。進一步密切與中石油、中石化、華能、華電、中鋁、大唐、甘電投、晉煤等大型國企的戰略合作,以優勢資源的大開發推進工業經濟的大跨越。支持油田加大勘采投入力度,加快低滲透油田開發、老油區挖潛改造和新油區產能建設步伐,推動油田科學綠色開發。全力支持長慶油田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大力實施“氣化慶陽”工程,開展下游產品開發論證,發展石油化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