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重建家園
———慶陽市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紀實
一次大的地震,往往就是人類的一次災難。地震不僅破壞我們的生態,摧毀我們的家園,更主要的,也是對我們意志和靈魂的考驗。“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作為受災區的慶陽市,不等不靠,積極行動,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眾志成城恢復重建,受到了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肯定,也得到了全市群眾的廣泛認同。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響,慶陽市8縣區普遍受災嚴重。截至6月4日,全市116個鄉鎮及3個街道辦事處、1260個村、164800戶708747人受災,受災農戶、人數分別占總農戶和總人口的31%、33%。因災死亡7人,受傷380人,造成“三孤”人員10374人。全市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97億元。城鄉居民住房及窯洞受災嚴重,學校、衛生院、農林水電設施損毀嚴重,畜牧業受到重創。人傷畜亡,房倒屋塌,路毀橋斷,就連年過半百的老人們都說,沒有見過這么大的大地震。
不等不靠全力開展抗震救災“5·12”地震災害一發生,慶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在第一時間奔赴市地震局了解震情,并立即組織在家領導第一時間分赴現場查看災情,及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抗震救災指揮部,現場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會議,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組織成立了救援、預報監測、醫療衛生、生活安置、基礎設施、治安、宣傳7個應急工作組集結待命,24小時值守。市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每天召開一次會議,及時安排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在較強余震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慶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堅持一線指揮,分析震情,研究對策。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客觀發布震情信息,宣傳地震災害預防和自救知識,穩定了群眾情緒。市地震局對本市4個地表觀測點和3個數字化檢測臺進行認真觀察,將周、月會商變為每天會商,加強監測預報,及時提供信息。指揮部在短短幾天時間內,連續印發報送“地震動態”、“災情速報”、“震情速報”23期1725份,震情信息185份,通過新聞發布會、手機短信,編印“抗震救災科普知識”和“防震抗震應急避險問答”,組織志愿者上街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起到了穩定人心、加強防范的作用。
在穩定群眾情緒,防止民眾恐慌的同時,慶陽市立即行動,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第一時間開展抗災自救。市、縣主要領導深入一線,組織各級干部群眾排查災情,救治受傷人員。西峰區南街小學在地震發生的慌亂中,出現了踩踏,致使4名學生受傷,5月13日,慶陽市委書記張智全,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強專程看望了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這4名學生,為他們送去了慰問金,并囑咐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全力以赴,治好學生的傷,補好娃娃們的身體。5月19日,受傷學生李廣巖的家長李旭在寫給教育局的感謝信中說:“我作為一名進城務工人員,在孩子受到意外傷害時,學校及時施救,教育部門和各級領導多次慰問并送來慰問金,我十分感謝老師、感謝黨、感謝政府。”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環縣山城鄉王山口子村豐陽渠組的韓志信正在箍窯,韓志信被塌方土塊打成重傷。在由當地政府及家屬送往縣醫院急診治療的同時,環縣民政局隨即預付了2.1萬元的生活費和醫療救助金。限于醫院技術力量,5月15日,韓志信被轉到蘭大二院接受免費治療,進行腰椎骨和脛骨手術。5月29日,市長周強專程赴蘭看望了接受治療的韓志信。韓志信激動地拉著周強的手說:“我只是一個農民,我是為自己箍窯受的傷,卻讓這么多領導為我操心,讓政府為我治病,太過意不去了。”
為了預防災害再次發生,慶陽市全面排查災情,消除隱患。責令各縣區對居住在危窯、危房和受災校舍的人員進行及時撤離,對因災受損的公用設施和農電水利設施,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搶修。對可能發生的山體滑坡、塌方的地方,及時摸排,防止震后各種次生災害的發生。至6月2日,全市共緊急下撥救災資金2375萬元,采購面粉91萬斤,搭設救災賬篷647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5.9萬人,及時安排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并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積極開展救災募捐。截至6月4日,共接收捐款1217多萬元,收繳特殊黨費220多萬元。市上還由主要領導帶頭,深化“三幫三聯三增”活動,搞好部門單位、領導干部和黨員與困難群眾的結對幫扶,推動災后重建向縱深發展。
在做好抗災自救的同時,慶陽市還全力支持受災更為嚴重的四川汶川和我省隴南、甘南地區的救災工作。市委、市政府向隴南市派出醫療隊,并捐贈了價值20萬元的藥品,向甘南州捐贈了10萬元現金;5月18日,市上和駐地油田企業又向隴南市捐贈了20萬元現金和價值65萬元的純凈水、面粉、食用油、燃油等緊缺救災物資。
眾志成城積極開展災后重建
慶陽是典型的黃土殘塬溝壑區,土質疏松,易塌陷沉降,多數群眾居住窯洞和土箍窯,設防標準低,受這次地震災害影響,許多住房已經出現裂縫或隱患,成為危房。如何盡快開展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成了當務之急。在還沒有明確政策的前提下,慶陽市委書記張智全即時提出,要用創造精神開展重建,要以科學態度規劃未來。
5月23日,慶陽市政府召開了全市災后重建動員會,市長周強在會上提出,“要讓山區群眾告別窯洞、告別危房。”并制定了以“一個妥善安置、五個改造工程、一個全面普及”為重點的抗震救災措施。5月26日、27日,市委兩次召開災后重建工作專題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在繼續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盡快行動,抓好災后重建各項工作的落實,并對災后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意見及教育布局調整規劃等意見進行了詳細研究。慶陽市災后重建工作在慶陽這塊老區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6月3日,慶陽市政府再次召開災后恢復重建會議,下發了《慶陽市中小學災后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意見》、《慶陽市農村災后危窯(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意見》、《慶陽市鄉鎮衛生院災后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意見》、《慶陽市災后重建工程質量管理、地震設防、工程監督、檢查驗收意見》、《慶陽市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項目資金和物資管理辦法》和《慶陽市人民政府關于災后重建改造工程扶持政策》等6個文件,對如何搞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提出了全面具體的要求。
災情就是命令,大災面前要有大行動。慶陽市委、市政府規定,災后重建工程全部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特別是學校、醫院的工程建設實行終身責任制。市上還規定,對所有災后重建的工程,項目預算實行零利潤,凡不參與承建的企業,今后市內建筑和房產市場一律不予準入,盡最大可能降低建設成本,把有限的資金充分運用到受災群眾身上。所有災后重建工作,將納入縣(區)、市直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在年終進行考核評價。市委、市政府還制定下發了《關于大力開展弘揚艱苦奮斗精神,認真厲行節約,積極支持災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決定全市財政撥款單位預算開支一律削減10%,嚴控黨政機關干部因公出國(境),嚴控黨政機關辦公樓(房)建設,暫停財政單位車輛更新審批,精簡會議,節約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災后重建上。
把危房改造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把災后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目前,慶陽市實施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鄉鎮衛生院危房改造工程、應急指揮系統改造提升工程和地震監測體系改造提升工程等五項改造工程已經全面啟動。在農村危房改造上,年內將籌資6000萬元,對重點民房、窯洞進行排危改造,并計劃利用3年時間投入3億元,對全市農村危房實施全面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針對目前中小學校舍條件差、危房面積大的實際,結合教育布局調整,計劃投入4.81億元,對中小學危房進行重點改造,改善辦學條件;今年,市財政將籌資1億元,完成180所重災學校的改造。結合小城鎮建設,計劃籌資2465萬元,2年完成鄉鎮衛生院危房集中改造。安排100萬元,用于加強市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安排135萬元專項資金,建設4個地震監測預報臺網,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鎮原縣平泉鎮秦鋪村農民張國軍家,在這次震災中4間箍窯倒塌,2間成為危房。縣上在先期為他發放1頂帳篷,1500元救災資金的基礎上,又為他補貼受災群眾建房資金6000元。張國軍逢人便說:“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我有重建家園的信心,也一定能把家園建設得更好!”
5月21日,深入慶陽市縣調查災情的省委常委、副省長劉永富說:“面對震災,你們能廣泛動員各方力量抓好自救工作,這是老區精神的體現,只要有這種精神,你們一定會建好新家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