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來臨,公安民警在忙些什么呢?“群眾過年,警察過關”“春節就是執勤守護”“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在融媒體記者采訪中,許多民警這樣說道,對公安民警來說,他們的年味就是“春節不打烊,守護零距離”。
在千家萬戶喜迎春節的氛圍中,融媒體記者走進甘肅省清水山門林場,看到的是群山擁翠、溪水潺潺,一派生機盎然的優美景象,這里素有隴上要沖,關中屏障之稱,歷史文化悠久,山清水秀,是甘肅通往陜西關中的必經之地,軒轅黃帝的誕生地,清水縣生態旅游的后花園。
近年來,清水縣公安局山門派出所著力打造“生態警務”新模式,以“警察藍”護航“生態綠”,著力把“生態警務”打造成踐行生態文明的公安窗口、服務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平臺。
警務前置,創新“1+1+X”巡防模式
清水縣公安局山門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將警力下沉到林緣區,創新實行“1+1+X”巡防模式,即一名警長、一名林長和網格員、護林員、志愿者、治安積極分子等力量組成的生態義警隊,常態化開展林區巡邏、涉林犯罪打擊、安全隱患排查、網格化巡查等工作,實現對林業全覆蓋、無縫隙的巡防管控,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單兵作戰”向“協同守護”轉變。
每天早上,山門派出所民警雍乾帶著網格員、護林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組成的生態義警隊整裝待發,他們一同踏上巡山護林的道路。自生態義警組建以來,民警雍乾有了一個新頭銜——生態警長,無論嚴寒酷暑,巡山護林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動的必修課。
“雍警官,麻煩你們過來看一下,河道里剛剛鏟出了一條‘怪魚’……”1月21日,山門鎮一施工人員用鏟車作業時,從河道鏟出一條“怪魚”,民警雍乾和農業農村局專業人員立即趕往現場,經現場觀察確認,該“怪魚”系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娃娃魚”,由于發現地因為施工導致河流渾濁且施工對“娃娃魚”生存帶來安全隱患,加之天色已晚,為保障“娃娃魚”的安全,經過一夜的悉心照料,第二天一早,民警把“娃娃魚”轉移到水質好、人類活動少、適合生存的水域放生。
科技賦能,防患于未“燃”
近日,一架警用無人機在民警的操縱下,往山門林場深林區域飛去,開始了日常巡林防火工作。山門林場海拔2000多米,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高,每到冬季干燥時節,森林防火成了重中之重。
“前方一切正常,未發現安全隱患……”民警正在使用警用無人機進行森林防火巡查,全方位拍攝并實時傳送山林影像,可以清晰捕捉林區的火點和冒煙點,實時監測破壞草木資源和非法狩獵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采取“人巡+技巡”的雙重巡邏模式,常態化深入林區腹地排查重要防護點,確保問題隱患能夠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防患于未“燃”。
“無人機與地面巡邏協同作戰,優勢互補,極大提升了森林防護的效率……”山門派出所負責人鄒福弟說。
宣傳引導,打好“生態牌”夯實“軟實力”
生態興則文明興,為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山門派出所將普法宣傳作為生態警務的重要一環,緊密結合清明、“五一”“寒衣節”“春節”等重要節點,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進村社、進校園、進企業等活動,向廣大群眾普及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同時積極發動群眾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提高轄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大家一定要保護我們的環境,不要隨便砍伐樹木,不要獵捕野生動物……”臨近春節,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文化廣場人流熙熙攘攘,民警正在對趕年集的村民開展普法宣傳,還向村民詳細講解《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野外火源管理規定以及遇到森林火災時的正確應對方法。“今天聽了民警的宣傳,我才知道一些平常見到的動物竟然是國家保護動物,我們要一定保護好身邊的‘寶貝’……”山門村村民王某強笑著說。
春節期間,山門派出所的12名民輔警將分兩組堅守崗位,生態義警隊中的6名義警主動報名參與到春節前進的林區巡防工作中。對大家而言,歡度春節不僅意味著和親人團聚,也蘊含著對這片森林的愛護之情。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