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重大舉措,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清水融媒推出“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專欄,派編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以小切口小故事,講述各部門各鄉鎮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實踐,報道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展現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積極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精神風貌。
![](/Files262/BeyondPic/2024-9/18/1726274994867077458.png?h=559&w=950)
道路是城市的脈絡,也是城市形象的窗口。清水縣聚焦道路建設,不斷完善區域交通路網結構,以改善群眾出行環境,助推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全力以赴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努力打通群眾“幸福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莊天高速清水段項目通車,在西部新城區形成了“一線聯兩路”的交通布局,清水縣先后新修改造軒轅大道、泰山路、經十三路、經十五路、南環路西干河橋等道路25.8公里,城市路網布局不斷完善,城市道路里程達到38.3公里,全縣“五橫十三縱”城區道路骨架全面形成。今年,清水縣實施軒轅大道下穿經四路建設項目,項目路線全長887.45米,總投資3500.12萬元。目前,工程已投入使用。
![](/Files262/BeyondPic/2024-9/18/1726275114350022433.jpg?h=568&w=950)
在提升城市道路“顏值”的同時,清水縣不斷加大農村地區交通運輸條件改善的力度。按照“大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新機制管養、一體化運營”的思路,立足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四好”目標,深入實施交通先行戰略,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與城鄉一體化深度融合,著力構建高效快捷的交通運輸體系,把一條條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修到田間地頭、景區景點,全力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100米”,形成功能齊全、區域互通、城鄉交通融合發展的一體化交通道路體系,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走進秦亭鎮,一條硬化不久的水泥路橫貫村間,來往車輛暢快通行。硬化后的新村道依山盤旋而上,路旁新增設的護欄貼上了反光膜,在坡度、彎度較大的路口還安裝了道路反光鏡等安全設施,寬敞、嶄新的道路拉高了鄉村“顏值”。
硬化的是道路,通達的是民心。村內道路的變化,巷道道路硬化工程的實施,讓群眾喜上眉梢、甜在心頭。硬化的條條道路不僅是一條“便民路”、更是黨和村民之間架起的“民心路”、鋪就鄉村振興的“幸福路”。
![](/Files262/BeyondPic/2024-9/18/1726275066977049544.jpg?h=576&w=1024)
2023年,清水縣實施交通項目14個,G566線黃門至紅堡、S218線金集至遠門道路提升改造53公里,實施四級公路標準化道路硬化56.15公里,完成巷道硬化28.9萬平方米,涉及18鄉鎮44個行政村。建成廣覆蓋、深通達、提品質的農村交通網絡,為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快速、可靠的交通運輸保障。
![](/Files262/BeyondPic/2024-9/18/1726275053345078973.jpg?h=534&w=950)
修一條路、造一線景、富一方百姓。清水縣堅持以構建干次相連、高效便捷的路網結構為目標,先后實施高速公路連接線、鄉村道路提升改造、軒轅大道改造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978公里,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貫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達、外聯內暢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建成農村公路1682公里、綠化帶1400公里、栽植行道樹1600公里,鄉鎮、建制村通暢率達100%,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雙路長”體系,縣財政年均列支農村公路管養資金1000多萬元,設立“以獎代補”養護基金,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2018年被授予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2022年榮獲隴原鄉村振興“四好農村路”樣板縣、“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縣稱號,縣道307線農村公路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功能齊全、區域互通的一體化交通道路體系為現代化清水建設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跑道”。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