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白沙鎮桑園村食用菌種植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植棚內一垛垛菌棒整齊排列,一簇簇金黃的榆黃菇競相冒出菌棒,長勢格外喜人,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晾曬,現場一片豐收景象。
榆黃菇,俗稱雞油菌,又稱玉皇菇,因為菌蓋為鮮黃色而得名,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據介紹,榆黃菇抗雜能力強,生長發育快、出菇時間短,從現在直到11月份左右,榆黃菇都會一茬接一茬地成熟,可持續采摘銷售。
“我們在白沙鎮桑園村總共種植榆黃菇25萬棒,大棚種植15萬棒,連棟大棚種植10萬棒,預計產值能達到150萬元,可以收獲鮮菇30萬斤左右、干貨3萬斤左右。”白沙鎮桑園村榆黃菇種植負責人李廣魁告訴記者。
桑園村充分利用當地氣候優勢,創新“黨支部+基地+合作社+群眾”發展模式,建成食用菌種植現代農業產業園,引導和鼓勵村民群眾用土地、勞務資源等作為股份資本參與村集體經濟生產經營,以提供就業、產業扶持的方式,讓廣大村民群眾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近年來,白沙鎮堅持局域化布局、園區化發展、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思路,將食用菌產業作為首要產業來抓,立足優勢資源條件,先后建成馬溝村200畝菌棒加工及種植基地、桑園村35畝食用菌產業園、趙溝村265畝食用菌標準化示范種植基地,推廣大棚種植、地擺栽培、林下栽培、群眾戶內栽培等多種模式,推動了農村閑散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不出村也能鼓起“錢袋子”,為鄉村振興增光添彩。(清水融媒記者牛啟坤)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