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6/26/1719371812159004865.jpg?h=633&w=950)
“三夏”時節,一片麥黃。眼下,清水縣冬小麥已全面進入收割期,各鄉鎮農民緊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
來到土門鎮小莊村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一輛輛收割機穿梭往返,將一排排整齊的小麥卷入機器,麥穗脫粒,裝車歸倉。
土門鎮2023年播種冬小麥13600畝,以打造S218線糧油特色產業示范帶為紐帶,在小莊村上窯梁區域集中連片建成2010畝蘭大182號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個。
小麥良種的推廣種植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收成。
![](/Files262/BeyondPic/2024-6/26/1719372128445044794.jpg?h=633&w=950)
“我今年種了16畝良種小麥,從收割情況看,蘭天182號小麥耐寒耐旱產量高,畝均產量能達到800斤左右。”清水縣土門鎮豐盛村村民劉小軍告說。
小麥的高產,選種育種是關鍵。清水縣深入實施國家種業振興行動,2024年依托清水小麥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通過引導技術集聚、構建優質品牌,推動小麥育、繁、推一體化發展,高標準建成冬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萬畝,力爭把清水縣打造成全省乃至西北地區冬小麥制種大縣,為糧食安全奠定堅實的種業保障。
![](/Files262/BeyondPic/2024-6/26/1719372805136077190.jpg?h=633&w=950)
在清水縣金集鎮馬列灣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數輛收割機正在金黃的麥田中來回穿梭,一壟壟成熟的小麥被卷進機器,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金黃飽滿的麥粒從收割機艙門傾瀉而下,源源不斷地被送上拉糧車,一派豐收景象。
清水縣金集鎮鎮長劉亞平告訴記者,“金集鎮馬列灣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共種植小麥5240畝,每天投入收割機20臺左右,日均收割1000畝,現在已經收割了三天,還有兩天就能完成收割。通過測產,預計每畝能達到430公斤左右。”金集鎮依托“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聚焦品種選育、科學管理、聯農帶農、補鏈延鏈“四環節”,推行“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割、統一收購”的“五統一”基地運營模式,優化整合技術、市場、農資、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打造集小麥種植、育種、烘干、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開啟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新模式。
![](/Files262/BeyondPic/2024-6/26/1719372583656097670.jpg?h=534&w=950)
在天水德和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烘干車間,運送小麥的車輛絡繹不絕,烘干生產線正在開足馬力24小時作業,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伴隨著烘干機嗡嗡的響聲,金燦燦的麥子進入輸送漏斗后,通過分級篩選,清理出大糠、粉皮等雜質后,被傳送設備送進烘干倉。為加快烘干進度,車間配備了雙班作業人員,機械24小時運轉。
天水德和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鵬飛說,“我們公司現在有3個加工車間,運來的小麥經過篩選后進入烘干塔烘干,再進入精選機進行精選,最后進行包衣包裝。可帶動周邊勞力務工每年300人次,現在廠里務工人員有十幾人。”
經過烘干,能夠有效降低種子的代謝速率,延長貯存時間,提高種子質量。目前,車間每天可烘干小麥種子120噸、精選50噸。
![](/Files262/BeyondPic/2024-6/26/1719371948887077787.jpg?h=633&w=950)
金集鎮今年在馬列灣建成5240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處,通過“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建成金蕊香面粉加工和掛面廠一處,同時在已建成210平方米小麥良種烘干加工車間的基礎上,2024年實施小麥烘干倉儲二期項目,逐步形成小麥良種包衣包裝和面粉、掛面加工雙渠道,全面建成集小麥種植、育種、烘干、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時下,清水縣5萬畝良種小麥全面成熟,據清水縣種子管理部門預計,2024年將產小麥良種1.5萬噸以上,實現農民增產增收6000萬元以上。
![](/Files262/BeyondPic/2024-6/26/1719372263505066436.jpg?h=534&w=950)
清水縣是傳統農業大縣,氣候、土壤條件非常適宜小麥生長,同時也易于小麥條銹病菌源越夏、越冬,在小麥抗病性研究和條銹病源頭治理方面優勢明顯。1969年周祥椿教授創立省農科院清水小麥試驗站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潛心研究,成功培育出“蘭天”系列豐產多抗、適應性廣的小麥品種60余個,全國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2億畝,并多次刷新旱地小麥高產紀錄。2023年,清水縣將小麥育種作為農業重點產業,扶持引導合作社、農戶建成小麥良繁基地5萬畝,為“蘭天”系列品種的大范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蘭天36號2020年在徽縣、2022年在清水畝產分別達到620.9公斤和714.3公斤,超全省平均產量的2.5倍以上,創造了旱地小麥高產新紀錄,為未來山地丘陵區小麥單產的大面積提升提供了典范。目前,蘭天小麥種植面積已占天水市、隴南市小麥播種面積的50%以上,成為全省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清水融媒記者李榕劉嘉牛啟坤趙甲偉)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