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6/24/1719213857780014340.jpg?h=591&w=950)
近年來,黃門鎮大力實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行動,通過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壯大各村特色產業、不斷培育鄉風文明等措施全面推進全鎮鄉村建設工作。
近日,記者走進黃門鎮王店村,道路平坦寬敞、巷道干凈整潔、公共設施配套齊全、各家院落別致舒適、村民家門口的小菜園郁郁蔥蔥……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Files262/BeyondPic/2024-6/24/1719213879768018778.jpg?h=602&w=950)
“黃門鎮王店村2023年通過‘一事一議’巷道硬化、省級示范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個項目有效結合,以改造提升完善基礎設施為著力點,完成巷道硬化16000平方米,鋪設雨水管網6800米,新建排水渠400米,新建護坡200立方米,安裝路燈50盞,鋪設道牙1500米,新建污水處理站1處,晾曬場1處,垃圾分類收集池1座,栽植云杉、紅葉李、竹子等綠化苗木3000平方米,建設小菜園3處,極大改善了王店村的人居環境。”黃門鎮王店村黨支部書記任世杰告訴記者。
![](/Files262/BeyondPic/2024-6/24/1719213954767040923.jpg?h=541&w=950)
對于村上發生的變化,村民蒲秀娥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王店村這兩年變化很大,建設了廣場,道路兩旁栽了花草,新建了木耳大棚和油坊,我在家里照顧孩子的同時能打點零工,補貼生活用。”
![](/Files262/BeyondPic/2024-6/24/1719213896273060583.jpg?h=590&w=950)
近年來,黃門鎮圍繞全縣聚力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建設的機遇,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條件和自然資源稟賦,不斷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讓小小食用菌釋放鄉村振興大能量,持續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推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王店村村民任貴民看到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今年也開始嘗試種植木耳。記者走進任貴民在自己村承包的食用菌大棚,他正在將采摘的新鮮木耳進行晾曬。
![](/Files262/BeyondPic/2024-6/24/1719213908329017546.jpg?h=595&w=950)
任貴民告訴記者,“木耳種植是我們黃門鎮的一大產業,我今年承包了村上的大棚種植木耳,今年木耳的長勢比較好,現在第二茬采摘已經結束,帶動了村上的婦女到大棚采摘木耳掙錢,增加了收入。”
在黃門鎮臺子村,和美鄉村的建設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2024年列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以來,臺子村依托鄉村建設和“一事一議”項目,狠抓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拆違治亂整治環境,綠化美化提升顏值,不斷構建鄉村基礎之美,通過積極發展以養帶種,草畜一體化產業構建鄉村產業之美。
![](/Files262/BeyondPic/2024-6/24/1719213929240081382.jpg?h=681&w=950)
黃門鎮臺子村駐村干部李亞妮告訴記者,“臺子村依托項目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成道路硬化13850平方米,鋪設排水排污管網3458米,更換自來水管道2390米,護坡工程120平方米,建設占地1450平方米的小麥良種烘干車間一座,現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安裝調試設備,預計六月底投入使用,確保全鎮3200畝育種小麥顆粒歸倉。”
村容村貌有改善,產業發展有勢頭,村民幸福生活有奔頭,生活在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之中,黃門鎮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提升。(圖/文清水融媒記者丁文艷趙凱娜王衛東)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