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6/21/1718876899094043901.jpg?h=633&w=950)
仲夏已至,稼穡不息。黃門鎮楊李村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們俯身麥田中,移步前行、仔細挑揀,清理麥田雜穗,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隨風搖曳,猶如金黃色地毯,蓋滿整座山灣。
黃門鎮楊李村黨支部書記李金倉說,“今年我們村種了2000畝小麥,6月上旬每天組織30余人對小麥進行去雜,使小麥良種更加純潔、優質,去雜基本結束,馬上進入收割階段。”
黃門鎮素有清水“北部糧倉”之稱,是清水縣糧食主產區之一。近年來,黃門鎮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小麥良種繁育作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4-6/21/1718876925499014603.jpg?h=4480&w=6720)
黃門鎮劉峽村食用菌產業園區依舊“豐”光無限,一片忙碌。采摘棚內,一簇簇一團團木耳綴滿菌棒,數十名工人嫻熟采摘、裝桶、晾曬。晾曬棚內,采摘的木耳,黑壓壓的鋪滿曬架,一派豐收喜人景象。
黃門鎮峽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小軍說,“黃門鎮峽口村成立木耳產業園區,投資3個食用菌項目120萬元,共新建食用菌生產棚18個8400平方米,晾曬棚14個2750平方米的配套設施,今年5月初掛菌棒30萬棒,采摘期每天帶動村民30至60余人務工。”
![](/Files262/BeyondPic/2024-6/21/1718876951810099668.jpg?h=633&w=950)
今年,黃門鎮在產業建設方面堅持“山地梯田育良種、靠機作保安降本,河谷川地掛菌棒、靠科技提質增效,高山林緣種藥材、防野物毀田減損,陡坡草地種飼草、以草帶畜齊發展”的發展思路,促進農業產業多元發展。
黃門鎮黃灣村位于黃門鎮西北部,通過積極探索高效、有序、科學的養殖辦法推動養殖產業不斷前行,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雞養殖,不斷延長產業鏈,為村集體的發展進一步增強動能,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翠原林“跑步雞”是黃灣村發展多年的主導養殖產業之一。
來到黃灣村“翠原林跑步雞”養殖場,只見養殖場依山而建,草木林立,氣候清爽,一群群“跑步雞”在林下休閑踱步或小憩,隨著飼養員拎著飼料桶進入潑撒玉米粒,它們聞聲而動,在一聲聲“咕咕喔喔”的叫聲中爭相進食。
黃門鎮黃灣村黨支部書記黃彥青說,“黃灣村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放養雞,在雞苗的選擇上,選擇肉質鮮美、存活率高的青腳麻雞,采取散養和圈養的方式相結合,主要飼料以糧食、蟲子、野草為主,年出欄量達到4000余只,帶動15戶農戶就近務工。”
![](/Files262/BeyondPic/2024-6/21/1718876963820017480.jpg?h=589&w=950)
黃門鎮臺子村一貫以養殖業為主,近年來積極發展以養帶種,草畜一體化產業。走進黃門鎮臺子村嘉泰牧業園區,一排排圈舍有序排列,除菌室、配藥室等功能室一應齊全,工人們正清理牧區雜草,圈舍內草料運輸車來回穿梭,成群的牛正津津有味的吃著草料,現場一片繁忙的畜禽景象。
嘉泰牧業負責人王國鎖說,“嘉泰牧業已經成立12年了,現存欄量1186頭,年產犢280余頭,每年給太子村集體分紅7.5萬元,養牛人及干零活的都是附近村民,每年發放工資22500余元,種植玉米、青貯飼草用工80余人左右,每年發放工資5萬元左右。”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龍頭企業是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的火車頭。近年來,嘉泰牧業依托清水縣養殖產業的發展和飼草玉米種植各類扶持政策,在規模、質量、效益上下功夫,持續推動規模化、現代化養牛和草畜一體化,逐步走向促進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發展軌道。
![](/Files262/BeyondPic/2024-6/21/1718876974281070575.jpg?h=633&w=950)
黃門鎮鎮長桑鑫蕊說,“黃門鎮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今年全鎮種植小麥12400畝,在下成、楊李2村打造小麥良種繁育基地3處,育種3200畝;種植玉米16610畝,全鎮糧油作物種植面積53855畝。計劃今冬打造小麥良繁1萬畝,力爭2025年全鎮食用菌掛棒達200萬棒;在下成村王彥坡、楊李、馬什川區種植半夏、板藍根、冬花、獨活等中藥材6002畝,初步形成了種、產、加工、銷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扶持種植大戶5戶,帶動22戶農戶自主種植中藥材615畝;基地化發展草畜一體產業,全鎮種植全株玉米7000畝,紫花苜蓿4500畝、飼草燕麥2300畝,全年青貯飼草4.2萬噸。繼續鞏固臺子村4.1萬只商品蛋雞養殖基地,在冶坊3村和黃灣、樊家沿線打造萬只生態雞養殖基地,預計今年各類畜禽上養量達到15萬頭(匹、只)。”(圖/文清水融媒記者王衛東趙凱娜丁文艷)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