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草川鋪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盯“東北藥材、西南蔬菜、全域蠶豆”的發展方向,著力構建“一域三線十三灣”產業布局,不斷加大特色產業規模化種植和示范點建設,全力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走進草川鋪鎮磨兒村木耳種植大棚,一串串菌棒排列整齊,肥碩的黑木耳破袋而出,密密麻麻地長滿了菌棒,農戶們正穿梭在菌棒間忙著采摘木耳,一派豐收景象。
“我今年在磨兒村種植了6座木耳大棚,每座大棚掛袋2萬棒,總共12萬棒,現在已經開始第二茬采摘,預計九月底全部采摘結束,能采摘5噸左右。”草川鋪鎮磨兒村木耳種植大棚負責人張世強說。
磨兒村村民劉慧芳告訴記者,自從木耳大棚建起,也不用去外面打工,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掙錢。“一茬能采一周,休息三天第二茬就開始采摘了,一周能掙700元,一天掙100元左右。”
伴隨著氣溫的日漸回暖,草川鋪鎮蠶豆迎來了最佳生長期,來到草川鋪鎮磨兒村蠶豆種植點,放眼望去,連片的蠶豆綠意盎然、長勢喜人。
連日來,草川鋪鎮搶抓時機,積極組織農業中心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督促指導各村群眾緊鑼密鼓開展雜草清除、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工作,為蠶豆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今年種植了350畝大豆,因為管護精細,組織了村上的閑散勞力給大豆進行除草、噴藥、施肥,今年大豆長勢喜人,我種植的350畝大約收入24萬元。”草川鋪鎮磨兒村種植大戶楊建西說。
“今年,草川鋪鎮按照東北藥材,西南蔬菜,全域蠶豆的產業發展思路,在全鎮范圍內種植蠶豆7400畝,主要引導全鎮的合作社、產業大戶以及300多戶農戶自主參與,預計每畝收入800元左右,總收益達300多萬元。”草川鋪鎮副鎮長白延亮說。
促進群眾增收,基礎在產業、潛力在產業、希望在產業。草川鋪鎮聚焦全鎮“1+3”產業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將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作為助推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有力舉措,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圖/文清水融媒記者張平安牛啟坤)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