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229787014135.jpg?h=560&w=950)
近年來,清水縣立足良好的地理優勢和區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通過種植中藥材拓寬農戶的致富渠道,讓當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265371092759.jpg?h=548&w=950)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黃門鎮楊李村半夏種植基地,一個個小拱棚整齊排列,連成一片,十分壯觀,棚內綠油油的半夏苗正處于生長期,長勢喜人,生機盎然。
種植戶趙志強正忙著穿梭在各個小拱棚之間,有條不紊地給每個棚打孔,這樣做不僅能夠降低棚內的溫度,同時也能讓新鮮空氣進入棚內,加大通風量,有助于提高半夏的產量和質量。
據介紹,半夏是常見的一味應用廣泛的傳統中藥材,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止痛等功效,與傳統作物相比,半夏種植簡單、管理方便,并且深受市場的喜愛。
![](/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458621040972.jpg?h=550&w=950)
雖然半夏是短平快的高效農業,但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種植、覆膜、除草、采收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通過種植半夏,能夠帶動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今年,我在黃門鎮楊李村流轉32畝土地,種植半夏32畝,目前正在打孔放風階段,從種植到現在,我就近就地雇傭農村勞動力300人次,既促進了本村特色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本村閑散勞動力就近務工,增加了戶內收益。”黃門鎮楊李村種植戶趙志強告訴記者。
![](/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301965058126.jpg?h=572&w=950)
黃門鎮副鎮長劉軍科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黃門鎮圍繞全縣特色產業發展的整體思路,按照‘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一鎮一域,一村一品’原則,全鎮今年共種植中藥材5797畝,其中半夏901畝,主要分布在楊李、王店、長谷、硤口、臺子、小河、下成、元川8個川區村,預計今年全鎮半夏收益達到900多萬元。”
在白沙鎮,種植戶們也正忙著對半夏進行田間管理。白沙鎮的土地土質疏松、濕潤肥沃、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適合種植半夏,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半夏貼上了“高質量”的標簽,今年白沙鎮共種植半夏2000畝,主要分布在溫泉、魯灣、箭俠、白沙、程溝、馬溝6村。
![](/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373144001675.jpg?h=571&w=950)
白沙鎮馬溝村種植戶程彥峰告訴記者,“我種半夏已經十多年了,最早種了一二畝,去年種植30畝,今年種了50畝,去年的市場價格好,一畝地純收入一萬多元。”
![](/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393872096673.jpg?h=624&w=950)
白沙鎮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引導群眾發展半夏種植,每畝地的產值能夠達到3萬元左右,每畝純收入1萬元左右,通過種植半夏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
![](/Files262/BeyondPic/2024-5/8/1715157408596020324.jpg?h=509&w=950)
近年來,清水縣大力發展半夏、金銀花、黃芪等中藥材種植,探索建立中藥材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通過中藥材種植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把中藥材“產業鏈”變為農民增收“致富鏈”。(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丁文艷 牛啟坤 編輯:張平安 責編:王玉芳 編審:劉紅艷)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