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和煦,花滿枝頭。眼下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走進清水縣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一臺臺旋耕機開足馬力來回穿梭,在充滿希望的大地上勾繪出一幅幅美麗的春耕“畫卷”。
近年來,清水縣緊緊圍繞糧食生產大局,搶抓農時,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因地制宜開展托管服務,引導小農戶廣泛接受社會化服務,有效解決了“無人種地、耕地撂荒、農戶種植效益低”等關系糧食安全的大問題。
“從以前的牲畜耕1畝地3個小時,到小型旋耕機耕完用1個小時,再到開展社會化服務大型拖拉機不到半小時耕完地,不但地耕的好,而且還省時省力。我們坐到家門口,手機下單后,就能完成耕地,現在的農民真是太方便了。”白駝鎮村民韓東富種植玉米32畝,家中勞力少,自己沒有機械,他聯系了清水縣芳榮種植家庭農場,1天就完成了耕地、覆膜。
“清水縣隴東鎮有種植蠶豆的傳統,目前,正是蠶豆種植的黃金時期,村民通過在‘清水縣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下單,聯系我開展蠶豆種植,不但方便了農戶,也為我們主體跨區域開展服務提供了便利條件,最主要的是可以更高效便捷地開展服務。”寶山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曹寶珊高興地說。
清水縣白駝鎮魯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項目扶持購買的農機,連續兩年開展小麥、玉米、蠶豆耕種環節社會化服務,2023年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積累補貼金額62580元,預計2024年可達8萬元以上。
至目前,在“清水縣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注冊的服務主體達85家,鄉鎮篩選推薦服務能力強、服務規模大的主體44家,整合各類農機336臺,安裝GPS定位設備133套,共開展耕整地3802.62畝,其中種植蠶豆356.98畝,玉米耕整地3445.64畝。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