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水縣健全縣級領導包鄉鎮、農口部門包產業、專技人員包項目、鄉鎮班子成員包村“四包”機制,推行“1+1+4”模式打造黨建聯盟,通過項目運營、自主經營創收、光伏分紅保障、拓展渠道補充“四個一批”措施拓路徑,全縣村集體經濟積累穩步提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在實施村集體經濟倍增行動中,壓緊壓實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助推發展村集體經濟“捆綁”責任,引導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通過技術指導、參與管理、認購產品、幫助銷售等方式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認真指導鄉鎮逐級制定“一承諾兩計劃”,建立“四包”責任機制,推行“六個一批”發展模式,深化黨建聯建機制,建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顧問團,開展各類觀摩交流活動12次,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1904.14萬元,村均收入45.79萬元,26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建立黨建聯建機制,打造黨建聯建片帶28個,成立聯合社28個,實現了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的轉變,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注入了強勁動能,實現了年初有承諾、年中有進度、年底有收益的思路。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