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水縣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緊盯打造產業大縣目標任務,全力打造萬壽菊、金銀花、蠶豆、食用菌和小麥育種全產業鏈條,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扎實有序做好推進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真正實現了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排查整治撂荒地2150.5畝,核查撂荒地疑似圖斑8040個,實現撂荒地動態清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1.86萬畝。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030萬元,落實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364萬元,種糧農民收益有力保障。全年完成糧食播種67.89萬畝,預計產量達到19.07萬噸,同比增長1.38%。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累計培訓人員149名,完成調查采樣937個,完成任務的49.8%。
聚焦打造產業大縣目標任務,深入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持續打造蘋果、核桃、草畜一體、中藥材+花卉、金銀花、食用菌、小麥育種7個10億級和蠶豆、花椒、萬壽菊3個3億級農業全產業鏈,持續深化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機制,實施老舊果園改造提升2140畝,完成果園綜合管理48萬畝,種植萬壽菊1萬畝,蠶豆20萬畝,金銀花1.6萬畝,中藥材3.8萬畝,萬壽菊全產業鏈全面形成。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種植食用菌1000萬棒,全縣市級食用菌產業園被正式批準創建。持續壯大果品、畜牧、蔬菜、中藥材、小雜糧五大富民產業,種植蔬菜10.04萬畝,馬鈴薯15萬畝,小雜糧5.67萬畝,產業規模穩步提升。
大力實施“2512”鏈主骨干企業引培提升行動,今年共引進龍頭企業5家,新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全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0家。加大雙“80”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力度,新增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常規農產品加工企業1家,培育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經營主體隊伍進一步壯大。扎實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提升行動,今年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3家,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216家,合作社規范化率達62.42%,“五有”合作社占比達65.05%,聯結小農戶18002戶,小農戶聯系率達到39.6%。緊盯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篩選服務能力強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97家,投入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農機具371臺,引導安裝機載北斗導航定位設備273臺,完成社會化服務面積4.29萬畝。
積極實施村集體經濟倍增行動,引導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通過技術指導、參與管理、認購產品、幫助銷售等方式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推行“六個一批”發展模式,深化黨建聯建機制,建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顧問團,開展各類觀摩交流活動12次,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1904.14萬元,村均收入45.79萬元,26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建立黨建聯建機制,打造黨建聯建片帶28個,成立聯合社28個,實現了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的轉變,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注入了強勁動能。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