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12/22/1703128101024044522.jpg?h=633&w=950)
為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清水縣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民風相同”的原則,以紅堡鎮西城村為中心村,發揮白駝河流域產業黨委這一功能性黨委作用,促進流域內紅堡、白駝2鄉鎮10村黨建聯建,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共建、社會共治、產業共謀、成果共享”的區域聯動發展新路徑。
來到紅堡鎮西城村舊莊,路口的龐公石產業園區,師傅們正“精雕細琢”,來往的客商們挑選打磨好的龐公石,村口的村民們曬著太陽,聊著家常,其樂融融。
跟著紅堡鎮西城村黨支部書記李子平來到村民蔡宗川家中,李子平詳細詢問了蔡宗川反映的家中田地樹木歸屬問題是不是得到有效解決,蔡宗川對于村上的解決方案給予了肯定答復。
西城村村民蔡宗川說,“我跟我們村上的村民因為田地有一點矛盾,我找到了村委會,村干部了解情況后及時給我們解決了,我們兩個都很滿意,村上村民的大小事,村干部都會很及時地解決!
![](/Files262/BeyondPic/2023-12/22/1703128117800089188.jpg?h=633&w=950)
鄉村要振興,關鍵看村民。黨支部是黨的最基層組織,紅堡鎮西城村黨支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身邊發生的一件件、一樁樁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解決村民的“煩心事”,讓廣大村民更加信賴村“兩委”班子,引導村民成為自治管理和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Files262/BeyondPic/2023-12/22/1703128143465026744.jpg?h=633&w=950)
在西城村余川新村,一幢幢二層“小別墅”映入眼簾,寬敞的通村道路干凈整潔,一座座塑料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內各類蔬菜、草莓等生機勃發,曾經臟舊亂差的村莊,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如今換上了新顏。
西城村地處白駝河流域,和流域內其他村一樣,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都是農戶自發種植,沒有形成規模。2022年初,以紅堡鎮西城村為中心村,紅堡、白駝2個鄉鎮10個村聯合成立了白駝河流域蔬菜聯盟,實現區域內產業統一布局、技術統一指導、產品統一銷售。
![](/Files262/BeyondPic/2023-12/22/1703128175214039157.jpg?h=633&w=950)
紅堡鎮西城村黨支部書記李子平說,“西城村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支撐,充分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作用,培養一支擔當有為的黨員干部隊伍,建立黨建聯建機制,區域內鄉村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治理等工作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以來,紅堡鎮堅持“強堡壘、抓班子、育人才、興產業”發展思路,推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共促。
紅堡鎮黨建辦主任成文君說,“紅堡鎮按照‘山川互融共促建基地,園區化發展’的思路,在強化萬壽菊、金銀花等主導產業后續管理的基礎上,扶持壯大白駝河流域設施蔬菜、后川河流域農旅康養、小泉峽流域柿子瓜果、太坪片區干鮮果、蔡灣片區紅堡生態工業園區5個大產業園,嵌套發展蔡灣村農產品加工、劉坪梁金銀花、崔劉村食用菌生產、李店村金銀花育苗、小泉村萬壽菊種植、后川杜川小麥良種繁育、新坪高溝育肥牛養殖等18個特色小產業園,形成大園區+小園區的結構模式,達到‘固本育新、延鏈增收’的目標。”
![](/Files262/BeyondPic/2023-12/22/1703128190393036420.jpg?h=534&w=950)
紅堡鎮各村的發展只是清水縣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清水縣推行黨建聯建機制,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產業支撐,壯大集體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各鄉鎮、各村按照“產業相近、發展互補”的原則,跨片區、跨鄉鎮、跨村形成片帶,建立強村帶弱村的幫帶機制,推動抱團發展,產生“1+1>2”的效果,真正推動農業產業規;⒓s化發展,帶動鄉村振興步入發展快車道。(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趙凱娜 宋斌 牛啟坤)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