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啟動的新一輪機構改革準備工作中,清水縣委編辦聚焦部門履職效能系統提升,實施“摸底子”“拉單子”“趟路子”“壓擔子”四步走,進一步完善機關職能運行監管制度機制,提升監管精細化水平,不斷推動部門聚焦中心履職盡責,為推動新一輪機構改革工作“蓄水儲能”。
一是全面調研“摸底子”。堅持目標導向,對照部門“三定”規定,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招商引資等專題開展全覆蓋式走訪調研,重點查看部門機構設置是否規范、編制資源是否閑置、職能作用是否充分發揮。堅持問題導向,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進行會商研判、把脈問診,對于短期能夠解決的立查立改,對于需要長期解決的研究提出對策建議,作為機構編制調整依據,切實提升機構編制資源使用效益。
二是配套建檔“拉單子”。依托部門“三定”規定,建立健全職能運行監管檔案,實時更新部門重點改革任務臺賬、來電來訪與請示事項臺賬、機構編制事項執行情況臺賬、職責分歧辦理情況臺賬等,為有效監管部門職能運行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同時,對56個黨政機關逐一建檔,詳細記載機構設置、職能配置、編制變動等調整變化情況,索引式歸檔機構編制文件,為機構改革前瞻性研究提供詳實的參考依據。
三是動態管理“趟路子”。樹立“職能+機構編制”的調控意識,依據職能定位精細化研究部門機構編制調整事項,完善與職責任務變化相一致的動態調整機制,切實將職能運行作為機構設置、編制變動的重要依據。遵循“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機構編制就跟蹤保障到哪里”的大局意識,靠前研判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和機關職能變化趨勢,分析論證機構調整必要性、編制投放精準性,全力推動機構編制資源配置精準化、科學化。
四是強化考核“壓擔子”。結合精細化管理要求制定2024年度“三定”規定運行情況考核指標,設置正面清單、負面清單,重點考核部門(單位)職責任務履行和擔當盡責情況,進一步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目標成效性設置為“好”“一般”“差”,高標準、嚴要求評先選優,層層傳導“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工作壓力,不斷激發部門爭先進位、干事創業活力。(清水融媒信息員 劉虎軍)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