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清水縣以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為重要內容,不斷推進基層公共文化陣地建設,持續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著力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多措并舉豐富群眾精神生活,讓鄉村文化更好地潤澤百姓心田。
清水縣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主題廣場,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記者走進黃門鎮小河社區文化廣場,映入眼簾的是鄉村大舞臺、健身器材、文化長廊、休憩涼亭、籃球場等,場地寬闊,功能齊全,頗具人文氣息。文化廣場不僅成為了村民鍛煉身體、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成為村上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重要陣地。
農家書屋是農民增長知識、學習本領,提升素養的“加油站”。在小河社區農家書屋里,環境舒適,書香四溢,書架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少兒繪本、農業科技、文學歷史類等書籍,村民們根據標簽可以迅速查閱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冬閑時間 不少村民來到農家書屋讀書看報。
黃門鎮小河社區居民蒲九定告訴記者,“我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在這里看一些人文歷史、政治類的書籍,這個圖書館是免費開放的,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管理書籍的借閱工作。我不僅可以坐在這里看書,也能登記之后借回家里看,十分方便。我也經常約我的鄰居和朋友們過來看書,這個農村書屋對大家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非常受大家的歡迎!
鄉村民俗文化館也是清水縣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是留住歷史、承載鄉愁、傳承文化的主要載體。在小河社區民俗文化館內,玲瓏秀麗的剪紙、精心編制的花籃、彩色的繡花鞋墊等各種各樣的民俗物品整齊陳列,年代氣息撲面而來,承載著歲月記憶的老物件講述著清水的一段又一段歷史,記錄著清水發展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蝶變。社區免費開放的民俗文化館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感悟時代變遷,尋味記憶中的鄉愁。
近年來,清水縣不斷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實施四大工程建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縣有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大劇院、影視城,鄉鎮都有綜合文化站,村村都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效實現了縣、鄉、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同時還建立了一批農民文化團隊,利用農閑時節開展團體交流匯演,讓農民登上自己的“文化舞臺”,更好地為群眾的美好生活賦能。
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更好發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文化魅力,今年以來,清水縣先后舉辦了首屆丁香文化旅游周活動、軒轅文化節旅游節、醉美金秋。暢游福地國慶中秋“雙節”主題文化旅游活動,邀請中央民族樂團、新疆喀納斯小天鵝樂隊、天津德云社等走進清水文化惠民演出。同時,在18鄉鎮文化廣場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等各類文化惠民演出24場次,戲曲進鄉村演出38場次,新編了黃帝頌舞蹈、復排傳統戲曲、收集整理民間小調等各類文藝精品。此外,還通過開展書畫交流等形式多途徑多方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百姓共享文化盛宴。
“今后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載體,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送戲下鄉、紅色文藝輕騎兵演出、歡樂下基層文化惠民活動,充分利用流動圖書車、流動文化車,經常性組織閱讀輔導、藝術普及、文藝展演等活動,管好用好鄉鎮公共文化設施,提升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清水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鼻逅h文旅局副局長任慧濤告訴記者。(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丁文艷 趙甲偉)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