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來到白沙鎮太石村,飼草玉米高產示范種植基地內1200畝玉米長勢良好,玉米秸稈壯實挺拔、穗棒籽粒飽滿,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眼下,正是飼草玉米收割的季節。在白沙鎮太石村飼草玉米種植基地,青貯收割機和運輸車輛正開足馬力在田地里忙碌穿梭,空氣里飄著富含糖分的甜香味,收割、粉碎、裝運,一會就裝滿了一輛大卡車。
據了解,該示范基地種植金嶺、五谷豐、京科、正道等20個不同的飼用玉米品種和海牛、大卡等5個飼用甜高粱品種,其中,依托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隴東南地區優質飼草高效生產加工利用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種植實驗基地200畝,通過2022年的初步試種,每畝產量達到6噸多。
“我們合作社今年共種植飼草玉米800畝,今年總體長勢良好,目前進入采收期。我們出動收割機3臺,運輸車輛3輛,每天收割青貯玉米100畝左右。預計一周內完成收割,預計收貯量達3200噸,實現經濟效益121萬元。”清水縣民興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蔣喜全說。
今年白沙鎮緊盯全縣10億級草畜一體化產業建設,將飼草玉米種植作為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立足鎮情實際,搶抓農時,及早謀劃,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種植飼草玉米3100畝。
“我們組織農業中心技術員成立服務隊,結合秋糧作物‘一噴多促’統防統治,在‘種、管、收’等環節提供技術服務,今年整體長勢良好,目前進入收割期,每畝產量4噸左右,每噸收購價均在380元以上,進一步壯大了飼草產業,切實提高了產業發展效益,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白沙鎮農業中心主任趙愛強說。
下一步,白沙鎮將緊緊圍繞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發展目標,大力實施10億元級草畜一體化全產業鏈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堅持“以草促畜,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理念,持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以養帶種、以種促養、草畜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鏈,不斷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劉鑫)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